欢迎访问老照片网站!欢迎您:

当前位置:首页>全部资讯>编读感言>挥之不去的司徒雷登>文章详情

挥之不去的司徒雷登
2009-11-28 07:54:11 作者:冯克力 热度:3265℃ 收藏


  新中国成立前夕,毛泽东一篇《别了,司徒雷登》,让这个生在杭州、长在中国的美国人成了家喻户晓的 人物。打那以后,中国人有的可能不知道华盛顿是谁,不知道林肯为何许人,但几乎无人不知司徒雷登。这 个被毛泽东的生花妙笔勾画得几近小丑的角色,一时间成了人人皆知的“美国反动派”的化身。只是到了近些 年,中国人才渐渐知道,司徒雷登作为燕京大学的校长和美国驻华大使,曾经也为发展中国的教育事业,为 增进中美两国人民的交流与友谊,做过不少有益的事情,加上他特殊的身世,对中国一直怀有深厚的感情, 不愧为中国人民的老朋友。
  几年以前,我曾在朋友的引领下,参观过司徒雷登在南京的故居。那是一个花木扶疏的幽静院落,现为 一家商贸机构的办公场所,虽不对外开放,但司氏的办公室据说仍按当年的格局布置着,走廊两边的墙上则 依次陈列着司氏在中国的照片与事迹。1949年4月,当苏联大使也随国民政府南迁广州的时候,司徒雷登却依 旧留守在这里,并与中共方面的代表黄华有过接触,但格于国际国内的情势,却无果而终。那天,盘桓在司 氏的故居里,遥想司氏当年无奈告别这所院落悻悻离去的那一刻,便有许多感慨。而本辑沈建中的《杭州“荣 誉公民”司徒雷登》,则让我们再度窥见已经“别去”的司氏从历史深处浮现的身影。
  自从告别了司徒雷登,彻底实行“一边倒”,新中国便义无反顾地走上了效法苏联老大哥的道路,而且在 许多方面犹有过之,以至在赫鲁晓夫清算斯大林错误以后,毛泽东还在建议党内同志认真阅读斯大林的《苏联 社会主义经济问题》,并组织身边的秀才们,逐字逐句地重温苏联《政治经济学(教科书)》,期望从中寻求使国 民经济走出困境的答案(见本辑曾自《1959年:与领袖一起读书》)。然而,后来的实践已经证明,中国人摆脱 国民经济困境的答案非但没有从斯大林的著作里找到,反而是在历尽波折,告别了斯大林所创立的苏联模式 以后,中国的经济腾飞与社会发展才得以实现。这不能不说是历史的吊诡。于是,我们不难发现,挥之不去 的司徒雷登与行之未果的苏联模式,竟在某种程度上,不期然地诠释了我们的过去。
  虽然历史的轨迹在不断的审视中,已越来越清晰,几十年前的成败得失也不乏共识。但是,半个世纪以 后的今天,面对那张领袖与身边秀才们孜孜不倦、埋头读书的老照片,内心的感受却非三言两语能说得清楚。

上一篇
友情链接 来稿请寄:山东省济南市经九路胜利大街39号 山东画报出版社《老照片》编辑部 邮编:250001
电话:(0531)82098460(编辑部) 82098042(发行部)
电子邮箱:laozhaopian1996@163.com 邮购办法:请汇书款至上述地址,并注明所购书目。邮发代号:24-177
Copyright©2009 www.lzp1996.com 山东画报出版社《老照片》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山东数字出版传媒有限公司 鲁ICP备16000239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