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老照片网站!欢迎您:

当前位置:首页>全部资讯>编读感言>“往后看”与“朝前走…>文章详情

“往后看”与“朝前走”
2009-11-17 03:58:56 作者:冯克力 热度:3339℃ 收藏
  
  本辑《其实我们懂得彼此的心》,让我在慨叹众多小人物被裹挟于国共纷争间的种种遭遇之余,想起了前不久发生的与国共纷争有关的另一件事。
  早些时候,权威方面曾透露,将邀请亲历过抗战的台湾国民党退役将领郝柏村、王升等人,与焉北京的抗日战争胜利六十周年纪念活动。消息一经传出,令民众着实兴奋了一阵子,无不为国共双方的进一步和解而欣慰。然而,接下来的变故却一再让人失望,先是郝柏村因“身体原因”无法前来,继而王升也因患“感冒”难以成行。参加过抗战的台湾国民党退役将领们,在最后一刻还是缺席了北京的纪念盛典,殊为遗憾。
  他们的缺席,果然另有隐情。郝柏村在事后接受记者采访时,虽然没有直接说出自己缺席的原因,却直言不讳地表明了他对抗日战争的看法,在诸如谁是抗战领导中坚、所谓“攘外安内”等一些关键的问题上,与大陆方面的表述大相径庭。
  人类始终生活在历史的投影里。郝柏村们的缺席,似乎再一次印证了这“历史的投影”是怎样地影响着人们当下的选择。可见,如何“往后看”,实实在在地关系着我们怎样“朝前走”。
  在历史上,中共为了大步“朝前走”而系统地“往后看”,至少也有过两次:一次是1945年六届七中全会通过的《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另一次是1981年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因时间隔的太久,对于前一项决议,除非是专门研究历史的人,一般民众已经很难了然它的意义。而后一项决议,从产生的背景到实际发生的作用,却是多数的当代中国人所感同身受的。可以毫不夸张地说,迄今二十多年来的社会进步,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那一次客观而审慎的“往后看”。
  客观而审慎的“往后看”,有时是需要勇气和胸怀的,说到这里,我们不能不对中共第二代领导集体怀有一份敬意。有道是,历史总是由胜利者来书写,但纵观古今中外,虽同是胜利者,或偏狭,或大度,其书写的历史也往往优劣迥异。英国作家奥威尔曾经有言:谁把握了历史,谁就把握了今天。这话不假,但需有个前提,这“历史”必须是真实而客观的,容不得半点的扭曲或遮掩。
《老照片》也以“往后看”为己任,虽目力所及,无非片羽,然兹事体大,能不慎哉。

上一篇
下一篇
友情链接 来稿请寄:山东省济南市经九路胜利大街39号 山东画报出版社《老照片》编辑部 邮编:250001
电话:(0531)82098460(编辑部) 82098042(发行部)
电子邮箱:laozhaopian1996@163.com 邮购办法:请汇书款至上述地址,并注明所购书目。邮发代号:24-177
Copyright©2009 www.lzp1996.com 山东画报出版社《老照片》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山东数字出版传媒有限公司 鲁ICP备16000239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