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老照片网站!欢迎您:

当前位置:首页>全部资讯>编读感言>《老照片》视角里的“…>文章详情

《老照片》视角里的“新闻摄影”
2010-09-01 18:14:45 作者:冯克力 热度:3421℃ 收藏


  前些时候,在北京今日美术馆参加了一个关于新中国新闻摄影的研讨活动,从而引发了我对《老照片》与新闻照片关系的一些思考。
  《老照片》出版以来,所刊载的图片里,有相当多的正是当年尤其是新中国的新闻照片。无形中,《老照片》也就从历史的维度为重新认识和估量这些新闻照片,提供了一种新的视角和尺度。哪些照片是有价值的,哪些是没有多少价值的,在经过了岁月的积淀之后,我们可能会看得更加清楚,甚至有时对同一张照片,今天和过去的观感会形同天壤。
  读者或许还有印象,第一辑《老照片》里,曾经刊登过一幅毛泽东与著名社会学家潘光旦先生在一起的照片:1951年的某次政协会议休息时,毛泽东从主席台下来,走到潘先生面前与他亲切交谈。潘先生早年上体育课时腿部受过伤,落下终生残疾,见毛泽东来到自己面前,遂拄着拐杖从座位上欠起身,用握着烟斗的另一只手撑着桌面,微笑着与毛搭话……可是,这样一幅反映了特定时期领袖与知识分子微妙关系的照片,当年却因领袖是背对镜头,而被弃置,在国内某通讯社的资料库里沉睡了几十年,直到被《老照片》刊出始见天日。像这种因不合当年新闻“规范”或“不合时宜”而被打入“冷宫”的照片,经《老照片》发掘刊布的还有一些。这些照片,往往一经披露,即让读者耳目一新,慨叹不已。
  另一方面,那些精心摆布、合于“规范”的新闻照片,虽司空见惯、矫揉造作,一旦变成了历史照片,却具有了另外的价值。第十三辑《老照片》刊出过一组新华社发行的1976年北京“五一”游园的照片,其中一张在平息“四五”天安门事件中“建立功勋”的首都工人民兵、人民警察和解放军指战员聚集在天坛祈年殿前抒发豪情的照片,明显是导演、摆布的。然而吊诡的是,仅仅过了一年多,天安门事件即获平反……而这张照片留给人们的思考,却远远背离了“摆布”者的初衷。

上一篇
友情链接 来稿请寄:山东省济南市经九路胜利大街39号 山东画报出版社《老照片》编辑部 邮编:250001
电话:(0531)82098460(编辑部) 82098042(发行部)
电子邮箱:laozhaopian1996@163.com 邮购办法:请汇书款至上述地址,并注明所购书目。邮发代号:24-177
Copyright©2009 www.lzp1996.com 山东画报出版社《老照片》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山东数字出版传媒有限公司 鲁ICP备16000239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