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老照片网站!欢迎您:

当前位置:首页>全部资讯>编读感言>人与摄影>文章详情

人与摄影
2013-10-25 19:06:40 作者:冯克力 热度:3407℃ 收藏
  
  不知远古人类最先从水面瞥见自己容貌那一刻,有过怎样的反应?倒是希腊神话里的美少年那喀索斯的故事持久地留在了人们的谈笑里:他从湖水中偶然看到自己之后,竟被那美丽的倒影所迷惑,废寝忘食,流连湖畔,渴望与之亲近,终因所愿难遂,抑郁而死。可怜的那喀索斯,从此成了人们揶揄的对象,成了“自恋”的化身。不过认真推敲起来,把那喀索斯的行为归结到“自恋”,似有不确,因为那喀索斯并不认为湖中的倒影是他自己,他以为那是水中的某个神仙,才有了与之亲近的冲动,也才有了后来的悲剧。
  说那喀索斯自恋也罢,或者别的什么也好,那只是神话里的传说,而人类完善自我观看的努力,却从来就没有停息过。为了更方便、更清晰地看到自己,人们先是发明并不断改进了镜子,再后来又发明了摄影。摄影的发明,对人类的自我观看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从此人们不仅可以从镜子里看到即时的自己,还能够从照片里看到过去的自己以及从未谋面的先人,从而获得了观看的纵深感,或曰历史感。
  在相当长的时间里,摄影对一般大众来说都属于奢侈的消费。但总有一些执着的人,像89辑《老照片》里述及的那位孙培荣(见《一个人六十年的影像故事》),从十六岁起,几乎每年都走进照相馆,正襟危坐地拍下一张免冠照,尤其从1957到2001的四十五年里,无论是遭遇饥饿,还是身陷动乱,从未间断。直到生命的最后几年,苦于病魔缠身,孙培荣才不得不打消了去照相馆拍照的念头,而此时他的生命也已走到了尽头。曾为北洋总统府大礼官的黄开文,虽然不必去计较每年到照相馆拍一张照片的花销,但身经改朝换代、宦海沉浮,能够把这一“规定动作”锲而不舍地坚持下来,也还是需要相当的定力。至于王秋杭“文革”期间的自拍像,则定格了一个跌入“另册”青年的奋斗与挣扎。回看特殊年代的自拍像,作者慨叹道:“当所有的前途之门都向我关闭之后,我终于懂得了还有一种爱,叫自恋。”
  王秋杭的“自恋”,显然不同于那喀索斯。他的“自恋”,他的那些自拍像,更像是一个无助青年逆境中的自我救赎。
友情链接 来稿请寄:山东省济南市经九路胜利大街39号 山东画报出版社《老照片》编辑部 邮编:250001
电话:(0531)82098460(编辑部) 82098042(发行部)
电子邮箱:laozhaopian1996@163.com 邮购办法:请汇书款至上述地址,并注明所购书目。邮发代号:24-177
Copyright©2009 www.lzp1996.com 山东画报出版社《老照片》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山东数字出版传媒有限公司 鲁ICP备16000239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