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的官员与教授
2011-07-06 17:25:18
作者:冯克力
热度:5504℃
收藏
已收藏
十二年前的第11辑《老照片》里,梅氏后人结合一张原清华大学校长梅贻琦与四个弟弟的合影,讲述了叔父辈的行事为人。其中说到,梅贻琦1962年在台湾去世时,不仅没有留下任何遗产,甚至连住院的医疗费都无力支付,“在病榻旁仅有的一只手提包,在他去世后打开一看,竟是清华基金的账目,一笔一笔清清楚楚……”
从本辑周文业先生所撰《记梅贻琦夫人韩咏华》里,我们对梅贻琦先生的操守有了更多的了解。1950年代中期,梅先生从美国回到台湾以后,不仅出任清华大学校长,还兼任过“教育部长”和“国家长期发展科学委员会副主席”。无论怎么说,梅先生在台湾都算是一位高官了,但即使身居这样高位,他居然无力汇钱给暂时滞留美国的夫人,为生活所迫,梅夫人不得不出去打工,先后当过工人、店员和护工……凡此种种,今天读来几如天方夜谭。
而赵越胜先生的《我的老师周辅成》,则让我们见识了过去的教授。
周辅成先生在自己的领域里堪称是泰斗级的人物,“文革”中应邀到北京机械系统办的职工哲学进修班去讲课。虽然面对的是一群连“一知半解”都够不上的学员,周先生的备课、板书照例是一丝不苟;一旦发现学员中尚有“可造之才”,更是循循诱导,倾囊相授,在斯文扫地的年代,成就了一段“授业、解惑、传道”的佳话,令人神往。
都说时代在进步,可是扪心自问,面对过去的官员与教授,不知今天的衮衮诸公和大师博导们将作何感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