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老照片网站!欢迎您:

当前位置:首页>全部资讯>图文选萃>私人相薄>活着:一部银行职员的…>文章详情

活着:一部银行职员的相册
2016-09-21 15:42:35 作者:李 宾 热度:5275℃ 收藏
民国银行职员的状貌是怎样的,他们的生活水准又如何?一般只能从别人的回忆录里去了解,缺少直观的影像资料。幸运的是在我的众多藏品中,有一本银行职员的私人相册。我如福尔摩斯般反反复复翻阅它、琢磨它,根据背面的拍摄日期,经历了假设、推理、否定、确定的种种过程,庶几拼凑出了这部相册主人公的人生轨迹。
相册的主人公,早年就职于民国上海金城银行,属于典型的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他从上世纪四十年代初步入职场,为资本家效力;经历新中国的公私合营,成为新中国的一名普通员工;再到改革开放,光荣退休颐养天年。这本相册跨度五十多年,完整地记录了他人生的职场年代。
从淞沪抗战的枪声到“文革”运动的落幕,是他人生的黄金时代,也叠合了中华民族最苦难最动荡的岁月。他是如此的平凡和渺小,如果没有老照片留下,除了家人,别人很难再记起他。历史的风雨可以改变他命运的方向,却不能吞噬他,击垮他。作为一个上世纪四十年代初走入职场的上海男儿,只是一个普通的城市市民,血液里缺少年轻人的激情,没有大爱,也没有大恨,更没有投入到火热的革命斗争中去,只有一个简单的想法——“活着”,过简单而快乐的生活,他爱自己,爱生活,爱拍照,爱家人;因此也留下了大量的人生记录。哪怕在人性和颜色抹到最淡的五六十年代,他都会坚持上照相馆拍照留影。当所有“资产阶级情调”被剥夺之后,他仍把拍照当成对生活品质的追求,也是他与从前那个小资生活的私密联系。
下面,我们一起从老照片里回味他的人生之路。
老照片官网内容图片展示
图1
图1是穿着制服在工作场所的留影,可见当时银行员工也是制服一族。分析照片可得知,这是上海的金城银行营业网点上海八仙桥办事处。据资料显示金城银行在上海共有七家办事处,其影响力在民族资本中还是名列前茅的。相册的主人应该是四十年代初开始就职于这家银行,属于典型的白领。估计这帅哥还是一个尽职尽责的员工吧,在工作场所也有不少留影,从他那发自内心的微笑来看,他还是很喜欢这个工作的。
由图2可见银行网点间的票据交换是靠骑马解决的,帅哥上班骑着高头大马既是工作又可耍酷,这是一份多么浪漫和富有激情的职业;银行即使是在当下,也是年轻人追求和向往的职所。
图3显示主人公已家有儿女初长成,推着自行车,载着一双儿女,其喜悦溢于言表,一切都定格为美好的瞬间。照片也透露着民国小资生活的惬意与安康,别小看那辆自行车,在当时可比今日家庭的小轿车还要气派,那可是整车进口货呀;可见当时银行职员的不菲收入。

老照片官网内容图片展示

图3

他不仅热爱家庭,也热爱生活,在公园、在影楼都拍摄了大量的照片。现采撷几张:图4是在公园拍照,也不忘摆个“Pose”,摆“Pose”时还要拿本书做道具,即使是国家风雨飘摇之时也不忘读书提高自己,反映了当时社会风气对读书的崇尚。图5身着时装摄于影楼,看来他是非常满意这张照片,还特意放大了,有八英寸大小。可见相册的主人公不仅热爱生活,还有点小小的奢侈,因为那时放大一张照片正经要花点钱的。那个时代的上海,不愧东方第一大都市,生活在上海的他显然是快乐而幸福的。
无论是对国家还是个人来说,1949年都是一个分水岭,各行各业都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已经步入而立之年的他,文艺范依然不减,在工会组织的文艺活动中常登台表演(见图6)。那时一切为政治服务的理念已贯穿社会的方方面面,文艺活动尤其是充满政治色彩的文艺活动已经成为新常态,图7的小品明显带有丑化美国的烙印。可见他不仅有载歌载舞的技能,就连后来火遍全国的小品,他也是信手拈来,大量的文艺活动也让他的文艺细胞变得活跃起来,真不知假如他沿着演艺路走下去,成就会如何。

老照片官网内容图片展示

图6 

1952年12月,上海60家合营银行和私营银行实行统一的公私合营,他有了一份新的稳定而普通的工作——国营银行职工,此时不知他进入了哪家银行,但他却开始了新的人生。无论是在何时,银行的福利都是让人羡慕不已的,图9是在春暖花开之时,和同事们一起带着孩子外出踏青时的留影,可以带孩子一起游玩的单位在当时还真是不多耶!
解放后最主要的标志是政治运动的频繁,尤其是从旧社会过来的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历来都是政治运动的老队员;他们的家庭或多或少都会受到波及,有的人怨天尤人期期艾艾,自暴自弃;有的人则能坦然面对,苦中作乐,寻找生活的乐趣;尤其一个家庭的主人要承担更多的责任,其生活的态度更会感染家庭和周围的每一个人。从他在参加学毛选学习班留影(见图10)里的神情,可知他对政治运动已泰然处之,见怪不怪了。图11是拍摄于下放劳动之时,有的人在回忆那段经历时,充满了恐惧与悲哀;可从主人公的表情却似乎看不出任何难过与痛苦,反倒更像今日的农田休闲采摘——瞧,即使是赤膊上阵,衣不蔽体半裸着上身也还充满着微笑,给家人传递一个重要的信息“劳动是光荣的,也是快乐的”。人能“活着”,并且随遇而安地活着,在国家动荡的年代是件幸运的事情。那个时代上海人最难以忘怀的是上山下乡,几乎波及了每一个家庭,他们家自然不能幸免,三女儿也千里迢迢去了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劳动之余不忘摆个革命的“Pose”,证明自己活得很好,给远方的父母报个平安(见图12)。

老照片官网内容图片展示

图12

他一直保持着每年拍照的习惯,或自己用相机,或去照相馆。在那个工资微薄的年代,算是很舍得给自己花钱的了。在孩子都难得聚齐时也不忘拍个合家福;图13拍摄于“文革”后期,是这本相册不多见的全家福,估计家人还是聚少离多吧。还有一张应该是拍摄于改革开放后的80年代初了,人的精神面貌有了很大的改观,女儿女婿外甥都到齐了,这是一次真正意义上的全家聚会,其服装和发型都有了时尚的元素,反映了社会的进步和市民的安康(见图14)。

此时的他像很多普通老上海一样,完全接受了命运的安排,爱岗敬业,在银行安安心心工作,直到光荣退休。80年代初他已退休,享受着天伦之乐,过着含饴弄孙的快乐生活,图15是和小孙子的合影,其在镜头前的表现力依然如年轻时一样充满活力,关于他退休后的生活,这本相册还有很多。对一个平凡银行职员来说,接受命运,求得内心的平安喜乐,也是一件幸福的事。事实上作为一个普通市民,对于社会,他不曾加害,且略有贡献,这样的人生,足以坦然地谢幕了。
上一篇
下一篇
友情链接 来稿请寄:山东省济南市经九路胜利大街39号 山东画报出版社《老照片》编辑部 邮编:250001
电话:(0531)82098460(编辑部) 82098042(发行部)
电子邮箱:laozhaopian1996@163.com 邮购办法:请汇书款至上述地址,并注明所购书目。邮发代号:24-177
Copyright©2009 www.lzp1996.com 山东画报出版社《老照片》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山东数字出版传媒有限公司 鲁ICP备16000239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