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老照片网站!欢迎您:

当前位置:首页>全部资讯>图文选萃>私人相薄>1971年:我家来了…>文章详情

1971年:我家来了华侨亲戚
1996-01-01 00:00:00 作者:聂永正 热度:5589℃ 收藏


  这张摄于32年前“文革”期间的照片,曾经被“禁闭”五年之久,不敢让外人知道。在不堪回首、倍感压抑的年代,一个普通家庭藏有身着西装者的照片,肯定有里通外国之嫌。直到1976年“四人帮”倒台后,我才敢把它贴在相册中。
  着西装的这位仁兄是笔者亲戚、久居马来西亚的爱国华侨。1971年他首次回国省亲,家人喜忧参半。当时中马尚未建交,在“清理阶级队伍”的风浪中,突然冒出个海外来客,如何向组织“交代”,实在让人伤透脑筋。
  仁兄知道当时国内正在“兴无灭资”,特意在中转地香港购得一套“道具”——蓝涤纶毛式制服,以便“入乡随俗”。令他始料不及的是,在大陆办事,着西装往往更便当。例如在天津著名饭庄——山东馆登赢楼(那时已更名井冈山食堂)聚餐时,虽然未出示任何证件,服务员一看他身着  西装,肩挎相机,马上开了包间。去华侨商店购物时,他凭借这身西装,买毛巾、床单可以不收布票,我们身着大陆制服的亲友却被挡驾店门外“等候”。当时物资极端匮乏,仁兄清楚我们生活艰苦,登机回国时,顺手抓了一把人家替下来的衣服:的确良白衬衫、裤缝笔直的化纤西裤赠送亲友。家人对“赠品”如获至宝,心灵手巧的妻将一件旧白的确良衬衫改制成一件童上衣,还在胸前绣上花卉。女儿穿上这件“舶来品”,反响果然非凡,周围人都投以羡慕的目光。
  那年月“与人斗,其乐无穷”,各行各业下班后再加班“学习”。这可苦了双职工,孩子在托儿所嗷嗷待哺,心里再急也得耐住性子。多年的封闭,使我对“那边”既生疏又好奇。我曾天真地问:“你们晚上开会学习吗?”“开什么会!学习什么!老板要加红包的。”仁兄认真地回答。我听后瞠目结舌。
  那个年代的都市人,男女一律着蓝黑色制服。“文革”中增添一个新品种——红卫兵的“绿军装”(坦白地说,我当时就不明缘由地对这种“绿军装”不感丝毫兴趣)。照片上的人为了这次难得的会面,作了精心打扮。我和妻(分列后排左右)穿的是当时“小资”们都喜爱的灰卡其布制服。因为是跟海外来客合影(照片也是在海外洗印的),大家都没佩带像章。
  海外来人的消息不胫而走,于是母亲不得不主动去街道革委会交代问题:华侨是贫农出身,思想左倾,出洋只是为了谋生。抗战期间,他曾与著名文化人郁达夫共居防空洞……
  巴金说过:“惟有不忘‘过去’,才能做‘未来’主人。”但愿那段历史不再在人间重现。

上一篇
友情链接 来稿请寄:山东省济南市经九路胜利大街39号 山东画报出版社《老照片》编辑部 邮编:250001
电话:(0531)82098460(编辑部) 82098042(发行部)
电子邮箱:laozhaopian1996@163.com 邮购办法:请汇书款至上述地址,并注明所购书目。邮发代号:24-177
Copyright©2009 www.lzp1996.com 山东画报出版社《老照片》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山东数字出版传媒有限公司 鲁ICP备16000239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