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老照片网站!欢迎您:

当前位置:首页>全部资讯>图文选萃>名人一瞬>父亲与大姐>文章详情

父亲与大姐
1996-01-01 00:00:00 作者:苗淑菊 热度:7055℃ 收藏

  我的父亲苗海南(1904—1966),是共和国初期山东省民族资产阶级的代表人士之一。他走得匆忙,只给我们留下了诚实、守信、善良、忠实的精神财富;而我们对他的纪念和回报却少之又少,就是照片也只收集到有数的几张,都是靠热心朋友和亲人的帮助。前几张照片的由来已分别在《老照片》第四辑和第五十七辑中叙述。感谢《老照片》给了我抒怀往事的平台。
  前些天,我的外甥(大姐淑静的儿子)来看我,带来了一张父亲的照片(图1)。这是父亲1964年在青岛中山公园拍摄的,寄给了我大姐。我大姐淑静一家同样在“文革”中经历过磨难,照片被大姐夹在一本书中才得以保留下来,后被外甥收藏至今。外甥知道我们都期望收集到父辈的资料,于是翻印了一张送来。上世纪60年代,父亲一改过去仅是夏天去青岛避暑的习惯,多居住于青岛。这期间,他拍过不少照片,我和二姐淑芝都有父亲那时的照片,但都没能保存下来。
  父亲是祖父母的小儿子,听长辈们说,父亲刚出生时不会哭叫,祖父母认为活不了。当时家里正忙于给大伯父娶亲,把父亲包好放到磨房里,想等喜事过后再说。心疼小弟弟的姑母把父亲捡回来暖在怀里,竟为父亲捡回了一条命。由此,祖母和全家对父亲更加痛惜。我的大姐苗淑静(1924—1986)是父母的长女,祖母及姑母等长辈对她自然也是格外疼爱。
  大姐淑静秀丽端庄,文雅大方。听母亲说,在老家时邻居常夸大姐的皮肤像刚剥出的鸡蛋青般细白,是父母的掌上明珠。后来哥哥们接连出生,大姐对弟弟们很关心照顾,哥哥们对她也是格外敬重。
  大姐自小聪慧懂事,学业优秀,父亲常用英语与她对话,激励她努力学习。图2是大姐在“懿范”读高中时的留影,当时她约十五六岁。照片上的大姐显得有些拘谨,哥哥们说,照片上的她不如本人好看,可能是拍照时有点紧张所致。大姐上中学时住校,父亲有空会去学校看望(这在当时的父亲中,并不多见),而哥哥们从未受此待遇。那时父亲身着笔挺的西装,显得气度不凡,大姐的同学都很羡慕她。受父亲较早接受西方思想的影响,大姐年轻时也向往民主和进步,常说起进步学生闹学潮的事。父亲鼓励姐姐好好读书,要供她上大学并像父亲那样出国留学。不过在那个年代,父亲虽崇尚民主,重视西学,但大家庭中仍是遵循旧式家风,家中由二伯父当家。二伯父是我家创业成功的带头人,培养了他的胞弟(我的父亲)和我辈子侄,在家中是说一不二的家长。尽管大姐不愿较早出嫁,想走求学独立发展之路,尽管父亲早已承诺并支持女儿,大姐还是在哭闹无望之后,遵从长辈的安排嫁于张家。父亲一直对大姐心存歉疚,比对其他儿女更关心,更爱护。
  大姐的婆家也是当时济南的名门,其公爹张凤箫是洋务出身,先在济南经商,后去青岛颐中烟草公司(英资烟草公司,现青岛卷烟厂之前身)任总经理。大姐夫是独子,张家娶到大姐这位家教严格、品貌俱佳的儿媳,也是幸事。
#p#副标题#e#

  大姐婚后过了几年安生日子,图3是大姐初入张家时在济南德仁里张宅门前的留影。大姐十八岁出嫁,照片应是上世纪40年代中期照的。
  知书达理的大姐,深得公婆的喜爱和看重。不久,大姐就开始主持家务,且料理得十分得体,博得张家亲友的赞扬和敬重。
  大姐育有五个子女,三子二女。图4约摄于1947年前后,是她与大女儿克萍(五个孩子中的老二)和二女儿克燕(老三)的合影。克萍如今已六十三岁,克燕也已六十一岁了。时光流逝,大姐被子女、家事拖累,不但没能实现继续求学的愿望,就连解放后参加工作的机会也只能放弃。解放初期,国家需要大批人材,连高小毕业者也被当作有知识之人使用。高中肄业的大姐一旦参加工作,定会有所进步,有一个较好的未来。但是,五个孩子相继出生,加上张家屡遭变故,导致大姐的梦终于幻灭。公公作为外国公司的经理有“里通外国”之嫌,丈夫又被错划为右派,大姐遭受的压力可想而知。在大姐随婆家迁居青岛十几年后的1950年代末,父亲看到患严重哮喘病的大姐不适应青岛的气候,遂将她接回济南调治。后来,大姐的子女也相继来济南生活。记得当年大姐经常犯病,严重时,父亲亲自驱车将她送往医院,并拜托他的老朋友——省立二院的老专家给予治疗。大姐病重时,连过年都回不了家,父亲托朋友从香港求购特效药,以求把大姐的病医好。
  大姐是我家兄妹中素质最好、而一生最不顺心的。我家其他兄妹六人皆读完大学,分别在上世纪的五六十年代,由国家统一分配工作,都在自己的岗位上作出了应有的贡献。
  大姐的五个子女,对大姐付出了作为儿女所能做到的一切,令人感动。我们兄妹也始终记住父母的嘱托,从精神和经济上对大姐尽力予以帮助。手足之情深厚,至今我们仍时时想念不能掌握自己命运、过早地追寻父亲而去的大姐(和父亲一样,她也只活了六十二岁)。
  大姐在大家庭中特别懂得身体力行,她继承了父亲心地善良的品性,无论什么时候,事事先替别人着想,比如求父亲为家庭困难同学的家长荐职、体谅家中的帮佣……大姐帮助困难同学从不求回报,因此交了很多知心朋友。大姐初中读的是济南真光女中,高中读的是当时最有名的懿范中学。解放后,她积极参加街道工作,义务为扫盲班服务。大姐曾有几次出去工作的机会,都因家务的拖累和身体欠佳不得不放弃。
  1966年初,山东省人委、政协举行例会。父亲从青岛来济南参会,住在国际旅行社。开会间隙,我去看望了父亲,父亲和我谈了些家常话,关心我的工作情况,鼓励我进步。我和父亲约定第三天再来看他,但那天单位要政治学习,我没能请下假。当我打电话告诉父亲时,他非常理解地说:工作重要,学习要紧。
  不曾想到,1966年初与父亲的见面,竟是我们父女的诀别。这一年,哥哥姐姐们都没有机会见到父亲。最小的我和长我两岁的二姐淑芝(1964年毕业于原华东纺织工学院,后留上海工作),是父亲晚年的精神慰藉。父亲比较喜欢女儿,他晚年给我和二姐写了很多信,寄了很多照片。信我尚存几封,照片却没能保存下来。当时在济南居住的大姐,得知父亲来济的信息后,深为没能见到父亲最后一面而遗憾。
友情链接 来稿请寄:山东省济南市经九路胜利大街39号 山东画报出版社《老照片》编辑部 邮编:250001
电话:(0531)82098460(编辑部) 82098042(发行部)
电子邮箱:laozhaopian1996@163.com 邮购办法:请汇书款至上述地址,并注明所购书目。邮发代号:24-177
Copyright©2009 www.lzp1996.com 山东画报出版社《老照片》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山东数字出版传媒有限公司 鲁ICP备16000239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