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老照片网站!欢迎您:

当前位置:首页>全部资讯>图文选萃>故时风物>百年铁桥话沧桑>文章详情

百年铁桥话沧桑
1996-01-01 00:00:00 作者:杨洪建 热度:6764℃ 收藏

黄河之水天上来。
  发源于青藏高原巴颜喀拉山的黄河,一路欢腾,东归入海。在济南境内,流经一个叫西秦村的地方,拥挤的河道开始变得宽阔,其急流之势已经减缓,邈远、滞重、沉浑,缓慢扭动。嫣红的夕阳里,站在泺口大坝上远望,仍旧让人感到黄河落日的雄浑与苍茫。
  泺口位于济南城北,滔滔黄河至此时已经十分驯服,波平如镜,一幅静止的画面。河水宽约1300米,南依大坝,北枕鹊山,是建桥的理想位置。承建大桥的德国孟阿恩桥梁公司为选桥址,自1901年起就在济南附近黄河上、下游九十公里的范围内,进行了历时三年的勘测、比选,最后才选定了泺口,并提出了河段工程说明及建造图式。1908年8月12日,孟阿恩桥梁公司与津浦铁路北段总局正式签订了建造黄河桥合同,开始修建泺口大桥。
  大桥即将开工之际,山东省道员丁达意考虑到建桥既要对济南的繁荣有利,又不能因桥墩阻水而易引起河防险患,遂要求孟阿恩桥梁公司重新设计,加大桥孔跨度,减少桥墩。但傲慢的孟阿恩桥梁公司坚持己见,多次磋商无果。12月30日,清政府邮传部派二等顾问官、中国铁路工程专家、津浦铁路参议詹天佑等来济南协调,审定黄河大桥工程设计。詹天佑经过实地勘察,详细了解历年水文变化情况,并考虑到当时的经济能力,提出了两方都能接受的“减少桥墩、扩大桥孔、加固堤身”的方案。之后,又修改桥式达五次之多。直到1909年下半年才最终确定:桥长1255.20米,十一座桥墩十二孔;梁下留有充分的通航空间,一般水势时水面距桥下桁梁10米,较大水势时为7米;桥上铺设单线线路,留有铺设双线的余地;载重为E-35级;按七度地震烈度设防等。
  1909年7月大桥正式开工,1912年11月16日建成,总造价为1165.8893万德国马克,折合当时库平银454.56万两。11月28日,由津浦铁路北段总局总工程司(即总工程师)德浦弥尔负责验收,经对轨道及桥梁各部位检测,均符合设计标准,次日由桥梁公司正式交付津浦铁路北段总局管理。至此,泺口大桥正式投入使用,也标志着津浦铁路全线贯通,结束了以黄河为界,分南北两段通车的局面。
  泺口大桥采用了当时最为先进的气压沉箱等应用技术,建成伊始就成了旧中国最具现代化的建筑物之一,也是当时亚洲第一大桥。建成后的大桥桥面宽9.4米,属下承式钢桁梁桥,高悬于主流之上的第九、十和十一孔采用三联悬臂梁,极具特色。其中大桥第十孔跨度为164.7米,是当时全国孔径最大的铁路桥梁,在同时期世界桥梁中也是少见的,成为津浦铁路一道壮美的风景。

图1 照原绘之桥图式,全桥共长一千二百五十五米。

图2 无架桥梁之形式

泺口大桥建成后,命运多舛,数度遭毁坏,可谓历尽沧桑。
  1928年,国民革命军北伐攻打奉系军阀张作霖,5月逼近济南。直鲁联军总司令张宗昌溃逃时,命人在大桥安放炸药,将第八号墩顶部炸去约3.8米,中断行车。津浦铁路管理局发包给南京裕庆公司修复,共投资2.01万元, 1929年4月先行通车,7月全部完工。
  国民党军阀中原大战爆发后,1930年的端午节前后,蒋介石与冯玉祥、阎锡山部隔河炮战,击伤钢梁多处。1931年,由津浦铁路管理局大修加固,耗资2.67万元。
  1937年11月,日军沿津浦铁路南犯。山东省政府主席兼第三集团军总司令、第五战区副司令长官韩复榘率部溃退时,命令铁路工程队将大桥炸毁,第九、十号桥墩水面以上全部被炸飞,三孔悬臂梁断裂坠入河中,整个钢梁杆件被炸伤八十七处之多,这也是大桥所经受的最严重的破坏。1938年1月,由日本黄河桥工程事务所施工维修,因悬臂梁损坏严重,更换为日本汽车制造株式会社制造的新梁,用时半年,耗费376万元,用钢材四千余吨。
  1949年2月,国民党派出飞机炸伤了大桥的三孔钢梁部分焊件,炸伤悬臂梁。
  通车初期,沿线土匪和散兵游勇经常持枪向列车射击,在铁道上埋设炸药,制造车翻人亡的惨剧。流民也向列车投掷石块,砸碎玻璃,旅客血流满面,生命时时受到威胁。翻阅笔墨极省的鲁迅日记,对此竟有记载。1913年6月19日,鲁迅由北京返绍兴探亲,20日车抵济南。黄河边上,有十多个小孩向火车投石,“中一客之额,血大出,众哗论逾时”。“夜抵兖州,有垂辫之兵(这该是张勋的部下了)时来窥窗,又有四五人登车,或四顾,或无端促人起,有一人则提予网篮而衡之,旋去”。21日车抵明光站,一位列车员工在未停稳时就跳车,不慎摔倒在车下,“一足为轮所碾,膝以下皆断,一足趾碎”。寥寥数语,勾勒出乱世图景。

图3 无架桥梁之形式

图4 无架桥梁之形式

新中国成立后,针对大桥存在的隐患,铁道部对大桥多次进行了整修加固,特别是1951年的那次维修,恢复了原设计通过能力,为南北交通发挥了巨大作用。
  1958年,大桥经历了两百年一遇的特大洪水冲击,桥墩护桩冲刷严重。8月6日,周恩来总理飞抵济南,傍晚步行走上特大洪峰中的大桥,察看水情,要求一定要确保大桥安全,保证南北铁路正常运输。济南铁路局立即组织针对防洪措施的施工,采用了打铁桩加强桥梁平面的稳定性、修筑防水屏障阻挡水流冲击等方法,对十号桥墩抛石笼加以防护。21日,大桥防洪工程提前两天完工。
  1970年,冰排阻塞河道,危及大桥安全,解放军驻济部队开炮炸开冰凌,消除了特大凌汛的威胁。
  1958年,为配合津浦线双线建设,对泺口大桥改造为双线桥或另建桥,进行方案比选。专家组认为老桥设计承载能力较低,加之战争创伤,至今留有隐患,建议在泺口大桥上游二十公里处另建曹家圈新桥。新桥于1960年5月施工,1962年1月停工。1972年4月16日再次开工,1976年6月30日竣工。
  由于黄河水含沙量大,河床淤高快,特别是进入上个世纪90年代,桥址河床平均淤高2.3米,其间河堤连续加高了三次。因防汛安全需要,国务院和铁道部决定,从1991年4月21日起,大桥停止客货列车通过,全桥封闭,所有客货列车改经曹家圈大桥通过。
  1992年,国家决定修建邯郸至济南的铁路,有关专家认为,泺口黄河铁路大桥仍有使用价值。1998年伊始,泺口老桥抬高加固工程开工,将北端八孔钢梁抬高,与主桥孔梁底持平,2000年5月31日恢复通车。2006年,京沪铁路进行电气化改造,这座百年老桥走向电气化时代,再次焕发勃勃生机。
  这里刊出的一组照片,拍摄于1912年大桥竣工之时,距今已经整整一百个年头。

图5 桥已竣工之全图

上一篇
友情链接 来稿请寄:山东省济南市经九路胜利大街39号 山东画报出版社《老照片》编辑部 邮编:250001
电话:(0531)82098460(编辑部) 82098042(发行部)
电子邮箱:laozhaopian1996@163.com 邮购办法:请汇书款至上述地址,并注明所购书目。邮发代号:24-177
Copyright©2009 www.lzp1996.com 山东画报出版社《老照片》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山东数字出版传媒有限公司 鲁ICP备16000239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