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老照片网站!欢迎您:

当前位置:首页>全部资讯>图文选萃>故时风物>清末济南府的城墙和城…>文章详情

清末济南府的城墙和城楼
1996-01-01 00:00:00 作者:雍坚 热度:8616℃ 收藏
       明府城,在济南是一个广为人知的热词。诸如“恢复明府城历史风貌”之类的说法屡屡见诸报端,曲水亭街、后宰门街一带的老街巷也被定义为“明府城历史街区”。人云亦云之际,明府城究竟啥模样,似乎并没有几个人能说得清楚。
济南老城墙六十多年前开始拆除
       早在1950年2月28日,济南市就渐次开始拆除原来的城墙和圩子墙。当时百废待兴,有许多失业人员需要解救,拆城墙工程最初采取了以工代赈的办法,动员大批失业人员参与拆除工作。拆下的旧砖石,也没有浪费,而是利用它们修建了大明湖的湖岸,铺砌了人民商场道路和其他市政工程。
  城墙拆除工作持续了十多年,到1965年前后,拆除南面、东面城根,修建了黑虎泉西路和黑虎泉北路。伴随着城墙和圩子墙的拆除,济南城的东西中轴线已然成形。老城内的主街拓宽后(后统称泉城路),往东通过新修的青龙桥与解放路对接,往西通过拓宽取直的共青团路与经四路相连。这一切,发生在20世纪50年代中期。
  济南市著名规划专家于书典先生今年八十一岁,新中国建立初期就参加了济南的城市规划设计工作,还利用星期天参加过拆除城墙和往北园运土等义务劳动。他回忆说,当年的城墙拆除工作,由设在珍珠泉大院里的北城工程处统一安排和调度。最先拆除的是石头和砖,城墙内部的土则是后来逐渐用光的。“那时候,附近群众也常来城墙挖土,把它们和煤和在一起做成煤饼,烧火做饭用”。
  那是一个革故鼎新的年代,济南旧城墙的拆除并没有像北京旧城墙的拆除那样,引发文物保护专家与主政者之间的巨大争议。值得一提的是,济南拆城墙一事竟然还受到了毛主席的口头表扬。1958年1月,在第十四次最高国务会议上,毛主席说:“南京、济南、长沙的城墙拆了很好,北京、开封的旧房子最好全部变成新房子。”
它,曾见证过“五三”惨案和济南战役
       20世纪50年代,济南旧城墙之所以在无甚争议中被拆除,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历经“五三”惨案和济南战役的炮火,已经变得千疮百孔,和城楼巍峨的北京旧城墙难以同日而语。
  1928年4月底,日本侵略者借口“保侨”,出兵济南,妄图阻断国民革命军北伐统一中国的脚步,进而制造“五三”惨案,在千佛山、齐鲁大学、小北门车站等济南周边高地架设重炮,轰击济南城,并动用飞机投弹。留守城内的济南代理卫戍司令苏宗辙调集邓殷藩部和李延年部奋力反击,至5月11日凌晨奉命撤出济南。经此事变,济南古城西门、南门、东门瓮城均遭重创,巍峨的西门箭楼被炸得仅剩下几根木柱,西北角城墙一带甚至被炸开了一个缺口。
  上世纪30年代初,韩复榘主政山东后,对济南古城城墙进行了修葺,城墙上辟为环城马路。因为财力不足,无力重修被炸毁的东、西、南瓮城,索性下令把残存的城楼全部拆掉。

1948年9月,济南战役打响。9月22日,华东野战军通过强攻圩子墙沿线的永绥门、永固门、永镇门等处,兵临济南古城之下。9月23日、24日,解放军又分别从新东门、东南角楼、坤顺门等处向城内王耀武的部队发起强攻,战斗异常激烈。23日,通过爆破,九纵二十七师七十九团一部率先在新东门一侧登上城头,因后续部队接济不上,全部壮烈牺牲。24日,二十五师七十三团在炮击炸塌的东南角楼一带成功突入内城⋯⋯当日,济南战役宣告胜利结束。为了纪念济南战役,老城东南角一部分城墙台基,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拆城墙时特意被保留了下来,作为“解放阁”基座,重加修砌,后于1986年10月正式建成解放阁。

图1是一张站在府城东城墙上由北往南拍摄的照片,几位长袍马褂打扮的人在宽阔的城墙顶上悠闲散步。城墙内侧可见小东湖,而不远处可见东门箭楼和城楼,再远处则是城南一抹柔美的远山。有关济南城墙的旧照,基本都在城墙内外拍摄,这种完整展现府城墙城顶风貌的图片尚为绝版照。

图2是一张城墙马道的特写镜头,同题材影像在济南旧照中也未曾出现过。十米来高的府城墙,怎么才能上去呢?很多人对此充满好奇。这张照片直观地给出了答案,原来,骑着马都能上到城墙顶上呀!

图3是迄今发现的关于西门瓮城近景的惟一照片,自东向西拍摄,瓮城内地方不大,中间还有个精致的小照壁。遥想明朝初年,朱棣率军进攻济南,镇守济南的铁铉以诈降方式诱骗朱棣进入西门瓮城,就是在这里,朱棣差一点被城楼上落下的铁板砸死,否则,中国历史将改写。

图4是自南向北拍摄的南门箭楼,图片中进进出出的是留着大辫子的人,城楼上贴着的“仁丹”等数幅医药广告暗示出,清末时期,济南正走向开化。

济南城墙、城楼的原始记载

从发黄的地方志文献中可以查到,济南的城防在明代之前的漫长岁月里,一直是板筑的土城。明洪武四年(1371),才将土城内外瓮以砖石加高加宽,形成“周围共十二里四十八丈,高三丈二尺,阔五丈”的巍峨府城墙。换算成现代计量单位,济南府城墙全长6.4公里,地面上高达9—10米,基宽12米,顶宽约10米;下部青方条石垒砌约2.5米,上部青砖砌筑,城墙中间黄土夯实,间打灰土。其大致走向,是今护城河内侧,由黑虎泉西路、黑虎泉北路、明湖北路和趵突泉北路围起的方形线路。府城墙上最初只设有四门,东为齐川门,南为舜田门(后称历山门),西为泺源门,北为汇波门(一称会波门)。或许是出于聚财藏气的风水考虑,南门居中,东门偏北,北门偏东,西门偏南,雅称“四门不对”。东、南、西三门分设瓮城,而北门为水门,常年关闭。

清咸丰十年(1860),为了防止“皖匪”(捻军)北上,济南府开始在城墙外围兴建板筑的土圩子墙,同治四年至六年(1865—1867),又将土圩子墙改为石圩墙。石圩墙周长12.2公里,高约5米,基厚约5米,顶宽约3.3米。其大致走向是,今顺河高架桥、文化西路、历山路和明湖北路、明湖东路一线。

由于圩子墙和府城城墙的北线重合,在光绪己丑年(1889)诞生的首幅《省城街巷全图》上,济南府圩子墙和城墙勾勒出一个两圆相切的元宝形轮廓。

城楼是一个城市的代表性建筑。在照相技术传入中国之前,人们只能用绘图的方式记录其模样。最早出现济南城楼的地图是明嘉靖《山东通志》中所载的《省城图》,这幅图上,济南府城墙上有四座城楼和四座角楼,城楼边绘出的半圆形区域貌似画的是瓮城。到了道光《济南府志》中,济南府东、南、西三门的瓮城才被绘得像模像样,前有箭楼、后有城楼的瓮城结构一览无余。不过,这张图上,府城墙角楼只剩下了东南角上的一座。

济南城墙、城楼的清末影像

存留至今的老明信片中,有几张济南城墙、城楼的清末、民国时期的镜头,但不够系统和充分,仅能供世人管窥其旧貌。笔者所藏的1921年出版的两册德文书中,收录了十余幅济南城楼、城墙旧照,拍摄角度独特,取景全面,堪称是一组系统拍摄济南古城墙的绝版影像资料。从该书数幅同期照片中出现的人物打扮和外观推断,这组照片拍摄时间应该为清末。

图5是迄今为止关于南门瓮城的惟一照片,自南向北拍摄,瓮城内景致较西门瓮城要凌乱一些。

图6是自北向南拍摄的济南北水门及门上的汇波楼。解放前夕,汇波楼被毁。今天大明湖内的汇波楼是1981年重建的。

图7拍摄的是济南府城墙西北角的空心楼,空心楼是一座类似碉堡的城头建筑,上面架有土炮。这里也是府城墙和圩子墙交界之处,照片中较低的带垛口的墙便是圩子墙。

图8拍摄的是圩子墙上的永绥门和门外杆石桥。永绥门位于外城西南,外观宏伟,老照片上多有出现,但像这样能把完整的杆石桥和永绥门放进一个画面的照片却是绝无仅有。杆石桥为五孔石拱桥,位于济南通长清的大道上,始建年代不详,明中期曾重修过。今天的杆石桥仍是一个妇孺皆知的地名,不过,要看当年的石拱桥和永绥门,只能靠这张照片了。

图9是站在圩子墙上拍摄的照片,图中可见,圩子的顶部较窄,仅能两三人错身,在高度上,圩子墙也比府城墙矮了一大截。从类似角度拍摄的济南圩子墙旧照,此前也未曾发现过。

 
友情链接 来稿请寄:山东省济南市经九路胜利大街39号 山东画报出版社《老照片》编辑部 邮编:250001
电话:(0531)82098460(编辑部) 82098042(发行部)
电子邮箱:laozhaopian1996@163.com 邮购办法:请汇书款至上述地址,并注明所购书目。邮发代号:24-177
Copyright©2009 www.lzp1996.com 山东画报出版社《老照片》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山东数字出版传媒有限公司 鲁ICP备16000239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