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遗刘公岛
帕顿少校的全名叫迈克尔•帕顿,是上世纪30年代后期,英国海军中国舰队的少校军官。当时,中国政府已经收回了被英国人租占三十二年的威海卫。但收回协定中留了个尾巴,允许英国兵舰继续占用刘公岛的海军基地,以十年为期。帕顿就是这时候来到刘公岛的。
1938年4月18日,星期一,复活节次日,这是欧洲人期盼新生与希望的节日,帕顿少校和他的新娘,侨居上海的英国小姐马乔里,在刘公岛上举行了婚礼。婚礼既有西方人的教堂仪式,也有中国式的花轿婚车,别开生面,新奇热闹,在岛上轰动一时。
七十二年后,2010年的4月17日,刘公岛上来了一男一女两个英国人。年纪大的女士是安妮特•瓦克夫人,六十多岁;另一位是她的儿子萨姆,不到四十岁。这位女士,就是那场婚礼的新郎新娘的女儿。如今,当年的新郎新娘已经作古,他们的女儿领着自己的儿子,拿着当年的老照片,按图索骥,试图找到当年那场婚礼的印迹。
可惜人生地不熟,探寻不顺利,他们不时地向周围的中国游客打听。热心的刘公岛工作人员,当即将这一信息告知了档案部门,市档案局的老局长张建国和副局长杜常君随即进岛探访。我在市档案局做翻译工作,被召唤同去。
瓦克夫人告诉我们,第二天的4月18日,就是她父母的结婚纪念日。她带着儿子不远万里,寻访故地,希望在整整七十二年后,能沿着父母昔日在刘公岛上举行婚礼的足迹,走一走,看一看,感受一下他们当年的心境。
通过老照片可以辨认出,婚礼是在一座教堂中举行的,婚宴设在英军的“陆海军俱乐部”,有中式花轿,还有黄包车作为婚车。可惜,那座教堂早已拆除,当时的陆海军俱乐部设在原北洋水师提督丁汝昌寓所内,如今是丁汝昌纪念馆一部分,面貌已变,难怪他们找不到地方。
尽管如此,瓦克夫人还是对刘公岛留下了美好的印象,对我们的帮助表示了谢意,还给我们讲述了不少帕顿夫妇的往事,回国后,他们寄来不少历史资料和照片,使我们对这场婚礼有了一个较为清晰的了解。
新奇的婚仪
1905年,帕顿出生在伦敦。此时,他在“萨福克”号战列舰上任领航员。马乔里小姐婚前的全名是马乔里•艾维•帕森斯,1907年出生于上海。她的父亲叫爱德华•帕森斯,在上海英租界的一个英国保险公司里工作。爱德华有四个女儿,长女就是马乔里。次女叫莫利,是个游泳好手,不到一个半小时,就能从刘公岛游到威海卫的东崖海滩,英国报纸还为此发过消息。两个小女儿贝蒂和布伦登是一对双胞胎。马乔里在英格兰的寄宿学校毕业后回到上海,当过老师,擅长素描绘画,她们姐妹都曾到威海卫度过假。
帕顿随他所服役的军舰到过上海,与马乔里相识相恋,最终谈婚论嫁。1938年4月,帕顿所在的“萨福克”号停泊在威海卫,他们申请在刘公岛上的圣•詹姆斯教堂举行婚礼。
两人的家境都不错,婚礼可以说是“大操大办”。马乔里的父母和妹妹都从上海赶到刘公岛,住在岛上最好的宾馆康来饭店。经过精心筹备,帕顿少校的这场婚礼在英国人中引起不小的轰动,英国的多家报纸作了报道。
这是圣•詹姆斯教堂二十六年来举行的首次婚礼。教堂被装扮一新,放满了早晨从树林里采来的新鲜山花,“几乎遮住了教堂里的简单装饰”。一百来个席位,转眼间被新郎新娘的朋友、英侨和“萨福克”号上的水兵抢占一空。
新娘的妹妹贝蒂担任伴娘,在妹妹的陪伴下,新娘从康来饭店前往教堂。教堂里奏响了《婚礼进行曲》和圣歌《神之爱无与伦比》、《仁慈之圣灵》。岛上的牧师和“萨福克”号上的随舰牧师共同主持婚礼。英军刘公岛基地常驻医官长的两个小女儿担当花童。新娘身穿由上海中国裁缝缝制的白色软缎婚纱,脸上遮着蕾丝面纱,手捧白色山茶花束,缓缓走上婚坛。父亲把她亲手交给了新郎。祝福声中,新人宣誓行仪,结为夫妇。
仪式结束后,“光彩夺目的一对在早春阳光的普照下走出教堂门廊”,花童们向他俩抛撒花瓣。英国海军军官举着军刀,搭成拱廊,新人从拱廊下穿过。“军官们穿着镶有金边的裤子……伴随着拔剑动作,现场气氛达到高潮,很少有几位中国人曾见过这种场面”。
簇拥着婚车的人群,随着海军陆战队乐手的伴奏,自教堂出发,到陆海军联合俱乐部参加婚宴。舰艇上的同事在那里迎候他们,舰艇发言人戴伦发表祝辞,新娘用新郎的军刀切开婚礼蛋糕,众人举杯祝贺。几番祝酒后,伴随着三声欢呼,响起了《他是一个快乐家伙》的歌曲:“歌声是如此热情、高亢,以至于漂亮的俱乐部屋顶似乎都要被掀翻。”
婚礼仪式进程中,教堂外也热闹起来。宁静的刘公岛变得喧闹一时,“这个没有车辆喧嚣的寂静的岛屿,此时弥漫着兴奋激动的情绪。亲切而又精力充沛的中国北方人,身穿长长的已经洗成蓝白色的冬服,停下他们手中的活计,从家里、田间向教堂聚拢。孩子们那明亮的眼睛在浓黑的刘海下兴奋地眨动着,脸颊红扑扑的。有生以来,这是他们第一次见到一名军官头戴三角帽,佩带肩章和军刀。兴奋的交谈声、嘈杂声不绝于耳,老的少的都朝这边赶来,生怕错过一切。”教堂的窗户周围趴满了人,“他们的交谈声几乎淹没了宣誓声,但在圣歌响起时,他们却异常安静”。
新奇的西式婚仪,让看惯了中式婚礼长袍马褂、大红绣袄的中国人,大开了眼界。
图一 新郎新娘通过剑门。
图二 新郎新娘离开婚宴现场前往“新房”。
图三 安妮特在刘公岛寻找父母踪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