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老照片网站!欢迎您:

当前位置:首页>全部资讯>老照片馆>旧事重温>怀念我的奶奶>文章详情

怀念我的奶奶
2012-02-10 05:07:37 作者:姜水111 热度:3790℃ 收藏

怀念我的奶奶

姜水

奶奶走了,我是当天上午知道的,是表弟告诉了我。当时的心情有些镇静,却又黯然神伤。因为一周前我们弟兄几个结伙回去探望了已病些许日子的奶奶。前两天往老家打电话询问奶奶的情况,家里人说,这两天好多了。说来也巧,父亲的生日和叔父的生日差两天,大前天是父亲的生日,昨天是叔父的生日,由于奶奶生病了,他们兄弟几个整天不离人地照料奶奶,于是父亲和叔父一商量,他俩今年的生日就一块过了,选择了前天。过生日那天,听说奶奶精神出乎寻常地好,也能吃点东西了。我可以想象地出,奶奶只要稍微有一点精神,苍老的脸上永远写满慈祥和宽容,同时不乏幽默。一个经历多个时代变迁的老太太,历经沧桑和坎坷,用自己对人生独特的感悟,保留着一个伟大的母性最温暖的胸怀。凡是接触过奶奶的人,无不为她的为人所折服和感动。

病中的奶奶像就要燃尽的蜡烛,挣扎着用她最后一丝母爱的温热和她的两个老儿子过一个欢乐的生日,而且与他们分享这快乐,她的两个儿子是她的最爱,尽管儿子也都白发苍苍了,那是她的骄傲和自豪。今天上午九时许,奶奶终于耗尽了最后一丝生息,撒手人寰。

因为是在办公室里,所以我不能过多地回忆我的奶奶,只觉得这有些不合乎情感的逻辑,一向慈眉善目的奶奶怎么就没了呢?顿时心里空荡荡的,那怕想起以往的一瞬间,只要回想起奶奶那盈盈的笑,泪水就在眼里打转。我不能想奶奶,我怕在办公室里影响同事们。我就只能强迫自己去看不知读了几遍也不知道内容的文件,或者目光呆滞地盯着电脑。我抬头往乌云密布的天空望去,我觉得奶奶伟大的灵魂在空中的不远处,她恋恋不舍地望着她的子孙们。奶奶还没走远。

晚上处里有应酬,我请了假。回家的路上,我的眼里噙满了泪水。回到家,妻子已把做好的饭摆在餐桌上,三岁的女儿在专心地玩耍。我轻声跟妻子说了:“奶奶不在了。”便一人打开小屋,关上门,门关上了,我一个人,感情的闸门却顿时开启了。我禁不住失声呜咽,泪如泉涌,奶奶啊,再也见不到你了,再也摸不到你那温暖的大手了!再不见不到你那爽爽朗朗的笑声了,再也听不到你给我讲那些罹难的往事了,再也听不到你唱苏武牧羊了,以后春节回家拜年没有奶奶那还叫拜年吗?

奶奶一生充满着艰辛和苦难,但这一切没有使她屈服,靠着对生活的执着热爱,靠着对万事的包容,靠着把子女抚养成人的坚强信念,奶奶走过来了,走过漫漫长夜。令人欣慰一点的是,在她晚年陪伴她的是她的孝子孝孙,在她弥留之际,她的儿女们一直守候在她身旁,因此奶奶并不寂寞。

奶奶出生于1908年,那时还是清朝末年。奶奶出生时家里并不富裕。听奶奶讲,她的父亲是个瓦匠,从小就跟着别人学徒外出打工,到后来由一个小瓦匠变成师傅时,家境才慢慢地变好。那时奶奶还很小,据她幼小时候的回忆,她的父亲每挣回一些银子总是用包裹里三层外三层地包好,揣在怀里,回家后,认真地交给她的母亲。除留作维持平时的生计外,其余的全用做购置田地了,那时的人,只要有了土地,也就拥有了生活的全部。中国人永远都在为子女操劳和着想,而土地是一笔永远不会过时和贬值的财产,但谁也不会世世代代都想到拥有土地会给他们这一代人及后人带来意想不到的灭门之灾,“地主”在解放后相当一个时间成为一个罪恶的名词,当然这是后话。奶奶兄弟姊妹共8个,奶奶排行老八,最小。奶奶的几个哥哥后来外出经商,多有建树,使奶奶一家在当地后来成为显赫一时的大家族,可惜生不逢时,在那个兵荒马乱的年代,他们姊妹包括几个姐姐在内,没一个长寿的,所以奶奶晚年常常叹着气说:是她的哥哥姐姐把寿数都让给她了,也把福都让给她享了。

奶奶天资聪颖,很小的时候,奶奶看到哥哥们能上学,就特别羡慕,就央求母亲也要上学,母亲说:女孩子家上学有什么用?长大了出门子后还不是给人家刷地瓜锅?再加上那时奶奶正在裹脚,据奶奶讲,她随哥哥们去听了几次,可是裹脚布把脚给箍得钻心地疼,上学的事也只好作罢。但奶奶是个细心的人,哥哥们在学堂里学到的知识,她从哥哥们的不经意的嘴里也学到了好多。所以奶奶的子孙们都认为奶奶理所应当的不识字,可是经常逢年过节,我们把对联整整齐齐地贴在门上时,奶奶在炕头上乐呵呵地坐着,把整个对联给一字一字慢悠悠地念下来了,奶奶的声调总是那么悠长,象征着来年的无数祝福和期盼。而我们当时都给奶奶的文采惊呆了。最令人觉得不可思议的是,有一次我在炕头上装模作样学英语,奶奶在平静地坐了良久之后,问:孩呀,你学的是英语?

“是啊。”

“我数数你听听对不?”,接着奶奶用不太标准的发音念到“ONETWOTHREE……TEN

当时的我惊愕地张大了嘴。“奶奶,你什么时候学的?”。谁会想到一个经典的中国老太太会说一点英语?奶奶眯着眼慈祥地说,“孩啊,我说的对不?”

“对对对,太对了!”

“唉------”奶奶长叹了一声,“这还是我小时候我大哥教给我的,他那时大学刚毕业,多少年了,早就忘啦。”几个英语单词又勾起了奶奶绵绵不尽的陈年回忆。

奶奶有一个幸福快乐的童年和青少年。小时的她最喜欢热闹,她经常和嫂子和姊妹们在一起玩耍,三个女人一台戏,她们加起来可不只三个人了,经常在家里扭秧歌或扮个戏什么的,很是快乐。奶奶长得端庄秀丽,嗓子又好,活泼的性格加上善人意,因此很讨大家的喜欢。据奶奶回忆,她小时候她的姥姥看到她们小孩子热闹的样子,但却因年老耳背听不清,孩子们叫她时,往往不是听不见就是听错了话,于是孩子们便都开心大笑。她的姥姥于是在一旁自嘲地笑道:“年小别笑白头翁,花好能有几朝红?”。年小的奶奶只是记住了她的姥姥说的这句话,而奶奶在我们耳边重复这句话时,也成了昔日的老太婆,只不过奶奶至到前几年,还是一头乌发,少有些许白发。

奶奶就是在全家人的宠爱下度过自己美好的青少年,奶奶出嫁的在当时来说已算是“大龄青年”了,当时上门提亲的人很多,但家里人都没答应。一是因为她是父母亲和全家人的掌上明珠,二是全家人也是一门心思地想给奶奶物色个好婆家。至到有人提亲给才华横溢、年轻帅气且门当户对的爷爷。

奶奶的全家人没有看走眼。爷爷家是当地有名的书香门弟。爷爷的爷爷就是当地的秀才和私塾老师,他们几代就这么延续下来了。爷爷毕业于当时的师范学校,他写得一手漂亮的好字,出口成章,在当时颇有名气。爷爷原来在烟台报社工作了一段时间,期间爷爷经常给奶奶捎信,信中夫妻恩爱思念之情溢于字里行间。芦沟桥事变后,爷爷看到局势动荡,便辞去了工作回到老家办教育,把对国家的满腔热忱化作教书育人的动力。年纪轻轻的他凭借一身的才气,很快就当上了学校的校长,他力排当时政治的干扰和派别之争,一心教书育人,据村子里的老党员回忆,就连升任为八路军团职的学生来请他从军他都婉言谢绝,因为他舍不得离开他创办的学校和他的学生,他认为办教育是他一生的事业。但他孤傲执著的性格也给他的悲惨人生留下了一个伏笔。由于他治学有方,当时学校规模越来越大,声名鹊起。不但远近求学者多,而在校执教的教师也越来越多。爷爷思想解放,他把家里在几代人留下来祭祀用的桌子都给改造成学校学生用的课桌,为此爷爷的母亲大发雷霆,因为爷爷的母亲信佛。多少年过去了,奶奶一直坚持认为爷爷的死是因为得罪了神灵,是神灵降下灾来惩罚爷爷的。爷爷为国家培训了大批人才,不少人毕业后参加了革命,他还自费资助那些因贫困而上不起学的人,经他资助的学生中有的后来还成了我党的高级将领。

奶奶和爷爷一起度的日子是奶奶人生最美好的一段时光,他们俩夫妻恩爱,相敬如宾。从奶奶晚年那刻骨铭心地回忆中可以看出,她对爷爷是多少地怀念,无论岁月有多久。记得奶奶曾不止一次地说:如果不是为了我的孩子,我也就早随你爷爷去啦。是孩子们给了她生活的勇气和力量,她要把孩子抚养成人,让爷爷后继有人。奶奶改嫁时没有什么家当,但她带走了爷爷所有生前的书籍和文稿。文革中搞“除四旧”活动,父亲家里也属于检查的重点,胆小的父亲痛哭流涕之后,把爷爷留下来的书稿、日记全部付之一炬。熊熊的炉火把土炕烧得滚烫,因此爷爷没留下什么文字给我们,只是留在奶奶和父亲深刻的记忆中。唯一值得庆幸的是,奶奶在自己的衣箱最底下,用心地把她和爷爷、爸爸三个人的一张合影保存了下来。我第一次见到相片时,那是一张发黄的相片,但照片里的三个人怎么就这么和谐呢?年轻漂亮的奶奶眼里满是幸福的笑,那个和善而英俊的青年就是我不曾谋面的爷爷,中间立着一个胖胖天真的小孩,也就是我是父亲。每每想起爷爷,奶奶总是老泪纵横。奶奶能回忆起当年和爷爷在一共同到山上摘柿子的情景,漫山的红柿子,一对恩爱温情的夫妻沉浸在丰收的喜悦和甜蜜中;奶奶能回忆起爷爷在认真地吟诗写作的情形,爷爷俊秀的脸庞和隽秀的文字总能让奶奶为之陶醉,那时的奶奶是何等的幸福!

爷爷为人刚直,坚持正义,恃才不羁的他加上当时的社会动荡背景酿就了他的悲剧。学校的老师中有个人教学无能,自然引起师生的不满,反映到爷爷那里,爷爷作为一校之长便开了部分老师参加的研究会,决定处理事宜。而这个无能之辈有着根深的后台,那就是在当时有着生杀予夺大权的某行署官员。对于爷爷的才气和作为,嫉妒者有之,所以诬害者便把爷爷抓了起来,在被关押的日子里,爷爷受尽了折磨,最后被仓促地杀死了,同时被处死的还有他的教员。爷爷被处死那天正好是奶奶的生日,而他才三十岁。事后有些知情人有人为此打抱不平,为爷爷的死鸣冤叫曲,但也因此获罪,被认定是同党而被处死,其女儿文革中多受折磨,至今提起眼中仍满是恐惧。自从爷爷蒙冤惨死后,整个家庭就这么脆弱地倒塌了,那时父亲7岁,姑姑4岁,而叔叔才1岁。年龄很小的父亲用他那瘦小之躯同他的母亲一起支撑起这个破碎的家。从此奶奶一家人总是处在风头浪尖上。树欲静而风不止,坚强的奶奶有执着的生活信念,然而社会的风浪和险恶总是想把他们一家人往绝路上逼,一家人整天就这样生活在无端的恐惧和折磨中。父亲经常说,你爷活着的时候,上街去多少人想抱我,可是出事后人家就像避瘟神似的躲着我,世态炎凉啊。

村子里的好心人劝奶奶:“嫂子,这里你已经是呆不下去了,别在这里死守了,还是另寻他路吧!”

已无立锥之地,生活在绝望和痛苦中的奶奶迫不得已改嫁了。嫁给了我的后来这个爷爷。后爷爷是1989年去世的,他是个好人,但脾气不好。特别是对奶奶和父亲,经常暴跳如雷。但对于我们却特别关爱和慈善。见了我们就一改那吼叫的大嗓门,常给我们讲那些离奇古怪的故事。我们兄弟几个从小就是在奶奶的怀抱中,听着爷爷的故事长大的。爷爷后来瘫痪在炕上,一切都要奶奶照料,奶奶对爷爷的话从来都是百依百从,在爷爷面前小心依依,她怕爷爷发脾气的样子。爷爷瘫痪以后,脾气依然很大,但奶奶对爷爷的照料却是愈来愈精心。爷爷想吃啥,奶奶总是会揣摸到他的心思并满足他。爷爷喜欢喝酒,而且酒量很大,孝顺的姑姑总是经常往家捎钱捎酒。爷爷的窗外墙根下总是摆满了成堆的各式各样的酒瓶,在当时的农村这足以是一件可炫耀的事情。奶奶做家务没有一样不拿手的,无论是做饭还是做针线活,以至于全村子里的人没有不夸爷爷有福。爷爷去世的时候,村子里的人说,这老头真有福啊!按农村的说法,这叫喜葬。爷爷去世的时候我很伤心,他静静地躺在那里,慈眉善目的像是睡着了。而奶奶在炕上静静地坐着,出乎意料地平静。只记得奶奶说:我伺候你这么多年,对得住你啦。

爷爷去世后,奶奶就住在我家。那时只要是没事,我就会坐在奶奶一旁,听她那总是讲也讲不完的往事。那时的奶奶耳朵已有些背,听东西有些吃力了,用她的话说就是听自己说话总是觉得不够大,回忆起坎坷的往事总会让奶奶无比激动,所以她说话的嗓门也大。而且只要你不加以阻止,奶奶就会这么一直不停地絮絮地说下去。这时我们就会不耐烦地扒在奶奶耳朵边大声地说:“奶,你歇会吧!”这时奶奶就会停下来,长长地叹一口气,独自一个人静静地思索着……

奶奶一生是操劳的一生。年轻时的她,不但精神受到摧残和折磨,而且每天还要担负起整个繁重的家务,家里尽管是一贫如洗,可是经过奶奶一双灵巧的手还是拾掇得利索得,当井井有条。白天,奶奶除了做饭,喂牲畜外,还要经常父亲一起到山上干活,奶奶是小脚女人,走起路来总是颤颤巍巍的。可是,家乡的田地记得,奶奶的小脚走过了家乡的每一寸土地;家乡的小河也记得,冬天刺骨的冰水无数次浸泡过奶奶那洗衣而红肿的手。晚上,孩子们都熟睡了,她又在昏暗的煤油灯下,拾起针线,一针一线地缝补着全家人破旧的衣裳,破旧的衣服就像是全家人伤痕累累的心,到处都是创伤,而奶奶用她那伟大的母爱把这所有的伤痛都给缝弥合了,缝得结结实实。不用太多的说教,奶奶的孩子都过早地成熟自立起来,是贫困和艰难教会了他们一切,这也使她的子女们团结而坚强,不屈不挠。

我们弟兄不少,但都是奶奶从小看大的,奶奶看到我有时会笑着说:“你小时候我就是整天这样抱养你,哄你睡觉……”奶奶会边说边做出抱孩子的样子,上身缓慢而有节奏晃动着,嘴里轻轻地发出舒缓的“噢―――噢――――”声音,那是无比温馨的催眠曲。我亲眼看到比我小几岁的几个堂弟、表妹晚上哭闹不停,而奶奶就是这样长时间地哼着简单的“摇篮曲”,直到孩子安静地进入梦乡。这样的不眠之夜有多少,恐怕疲倦的星星也记不清了。

到后来,我考上大学了,生活进入了快车道。再往后,学习、毕业、结婚……一切按部就班,而见奶奶的机会就越来越少了。即使是回家的那一两天时间,陪奶奶的时间也很少。每次回家临走时,年迈的奶奶总要执意要拄着拐棍到门口去送我,无论我走多远,回头的一刹那,我总能看到门口下的奶奶就像一尊雕塑一样拄拐而立,无限留恋地望着她离家的孩子。后来奶奶衰老得失去的记忆,见面总是不停地问我“有媳妇了没有?”这是她最关心的。其实那时,我的女儿已能满地跑了。但无论我告诉她多少遍,她却总记不住。后来是不记得我们叫什么名字了,只是见到我们就会像小孩子似的高兴地笑着拍着手。奶奶的记忆力没了,但却永远地保留着她一生不变的本质,慈祥、热情和快乐。握住我们的手就会不停地抚摸着,有时还会把我们的手和她的手指合拢,看一看谁的手大,一生过度地操劳使奶奶的手异常地大。每每比划完手,奶奶都会故作惊诧然后呵呵地笑。可是我现在再想寻找那双温暖的手与它合拢时,奶奶,你的手在那里?此时的奶奶已长眠地下了。想到这里,我又泪流满面……

上次回家,见到了被疾病折磨的瘦骨嶙峋的奶奶,病中的奶奶显得更瘦小了,她已经说不出话来了,看到我们还是强打精神,在大家的搀扶下艰难地坐了起来,露出难得的微笑。母亲说:你们回来了,你奶奶看样子好多了,照这个样子,恐怕没事了。我们也在想,奶奶的生命力这么顽强,这次应该不会有事的。谁知,那是最后一面,是奶奶留给我们的最后一笑。奶奶,现在想想你那最后的一笑是多么的意味深长,多么地灿烂,我怎么当时就没懂呢?你给我们留下无数的美好回忆的终点就凝固在那最后的一笑上!无论生活曾多么地艰难和残酷,奶奶还给这世界的都是灿烂的笑!

我多么想念我的奶奶!一个伟大而平凡的奶奶……

上一篇
友情链接 来稿请寄:山东省济南市经九路胜利大街39号 山东画报出版社《老照片》编辑部 邮编:250001
电话:(0531)82098460(编辑部) 82098042(发行部)
电子邮箱:laozhaopian1996@163.com 邮购办法:请汇书款至上述地址,并注明所购书目。邮发代号:24-177
Copyright©2009 www.lzp1996.com 山东画报出版社《老照片》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山东数字出版传媒有限公司 鲁ICP备16000239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