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老照片网站!欢迎您:

当前位置:首页>全部资讯>图文选萃>名人一瞬>饶家驹与一位军官>文章详情

饶家驹与一位军官
2018-09-28 13:11:51 作者:陈探月 热度:10193℃ 收藏

老照片官网内容图片展示

饶家驹与一位军官

 

这张照片摄于1937年上海国际红十字会救济委员会南市难民区办公室。照片中左边戴着红十字徽章、蓄着长须的是法国神父饶家驹(Robert Charles Emile Jacquinot de Besange),同他交谈的是上海公共租界英军司令斯马莱特(Alexander Telfer-Smollett)少将。一位法国神父,一位英国少将,他们同上海难民有着什么关系?

国内有关法国神父饶家驹的报道在十几年前几乎找不到。

直到十几年前,美国学者阮玛霞(Marcia R. Ristaino)在研究二战期间到上海避难的外国难民历史时,在文献中多次遇到饶家驹这个名字。他的名字往往同抗日时期成千上万的中国难民的救援连在一起。出于好奇,她开始了对饶家驹的研究,她东奔西走,挖掘整理他的历史。当阮玛霞来到中国上海时,联系上了上海师范大学苏智良教授,两人对这位曾经在日军侵占上海时,救援几十万上海难民的老人分享着共同的兴趣。

2008年,阮玛霞的《饶家驹安全区:战时上海的难民》一书由斯坦福大学出版社出版。2011年,此书作为“海外中国研究丛书”之一被翻译成中文出版,译者白华山是苏智良带的第一位研究生。

在中外学者的努力下,这位曾被人们遗忘的“活佛” 和“难民之父”得到了国内各大媒体的大量报道。2015年上海淞沪抗战纪念馆内修建了饶家驹神父铜像。身为天主教神父,饶家驹是独身。但在他逝世六十多年之后,一些在德国留学的中国学子和上海等地的一些历史学家为饶家驹在德国柏林的墓地捐款制作了镶嵌玉片的墓碑,上面用中德法英四种文字写着“这里长眠着一位不朽的人道主义者,法兰西神父饶家驹”,墓碑上刻有中文“仁者爱人” 四个字。

饶家驹神父,1878年出生在法国,1913年,他三十五岁时被天主教耶稣会派往中国传教。在来中国之前,他还曾在英国居住。在徐家汇学习了一段时间中文后,他给自己起了个中国名字——饶家驹。他早年任徐汇公学监学,兼教法文和化学。一次,在制作烟火时不慎引起爆炸,失去右臂,被人们称作“独臂神父”。 他后来在上海虹口耶稣圣心堂为周围的葡萄牙籍教徒服务,并担任公共租界万国商团的随军神父。万国商团,又称上海义勇队(Shanghai Volunteer Corps),是上海公共租界内的一支准军事武装,由上海公共租界英军司令斯马莱特少将指挥。

1937年 “八一三” 淞沪会战爆发,国民党军队同日本军队在上海鏖战。战火使成千上万的市民逃离家园,而苏州河南岸的保持中立的租界是他们的目的地。面对越来越多的难民,租界当局开始在租界与华界交界口安装铁栅门,架设铁丝网,建构围墙,以阻止难民大量涌入。大批难民只好待在租界周边的南市区。

自古以来教会就有济贫救难的传统,饶家驹神父和其他教徒也是义不容辞。可是在当时旷日持久的战争中,只靠教会的善心是不能解决难民问题的。饶家驹提议建立非军事难民区, 地点就在靠法租界的南市,那里有大批无人看守的空屋。神父借助他在中国二十多年的经验和关系,努力去协调各方的利益。上海当局有保护市民的义务,理所当然赞成设立无战难民区。对租界当局来说,设立这样一个难民区既可减轻因为难民聚集对租界造成的压力,又可使得租界外增加一个缓冲地带,隔离战火延伸到租界地区。公共租界与法租界管理当局一致同意饶家驹建立设立南市难民区的提议。在同日本方面的会谈中,日方为应对国际舆论,也出于长期占领中国的野心,不反对设立难民区,但表示主要担心难民区会成为中国军队抵抗阵地。饶家驹则代表法租界保证:这个由美国、英国、法国等民间人士管理的难民区将是彻底中立的区域,目的只是保护难民。如果有中国士兵进入难民区,法租界的维护人员将解除他们的武器。

1937年11月9日“南市难民区”正式成立,成立当天收容难民达两万多人。与此同时,上海公共租界英军司令斯马莱特少将目睹中国军队的英勇抵抗,深受感动,除购赠粮食给在四行仓库孤军奋战的壮士充饥外,还亲自进入四行仓库会见谢晋元,建议孤军自租界撤出,英国驻上海领事愿给予最大协助。四行仓库临近上海公共租界,日军重炮随时都有射入公共租界,危及各国侨民的可能性。不日斯马莱特少将和各国使节团透过外交途径,正式提出照会,要求国民政府下令撤离孤军。11月1日,谢晋元带领376人,在英军的掩护下,分批通过新垃圾桥,撤入公共租界,租界的维护人员则解除了他们的武器。

难民区成立后,饶家驹马不停蹄,为解决难民的温饱,多方游说,发动各界人士募捐,上海的士绅与民众被动员了起来。美国报纸也称来美访问的饶家驹为“英雄神父”。饶家驹1938年6月在美国对美国红十字主席戴维斯(Davis)说,中国有两千万人在忍饥挨饿。他说一美元能够解决一个难民一个月的衣食住,单是上海就有三十万难民需要援助。1938年5月他在白宫会晤罗斯福总统, 获资助约七十万美元。

1940年6月,饶家驹奉法国天主教会之命,离开中国去巴黎从事战时救济工作。在他离开后,南市难民区因缺乏有力的领导者,于1940年6月30日关闭。1945年纳粹德国战败投降后,受国际红十字会的派遣,饶家驹又来到德国柏林,从事救济德国难民的工作。1946年,他病逝于柏林,享年六十八岁。

2014年,在上海举办的 “饶家驹与战时平民保护” 国际学术研讨会上,学者们曾提议加强对这段历史的研究,将饶家驹神父的事迹写入教科书和其他书籍。时隔几年,不知教科书是否已对饶家驹神父的事迹有所记载,也不知是如何记载的。不管答案如何,饶家驹神父所代表的人道主义的普世美德将会在人类历史上永存。

(选自《老照片》微信公众号之“世界读书日解读老照片”征文活动,照片选自《安特生的远东相册》。)

上一篇
友情链接 来稿请寄:山东省济南市经九路胜利大街39号 山东画报出版社《老照片》编辑部 邮编:250001
电话:(0531)82098460(编辑部) 82098042(发行部)
电子邮箱:laozhaopian1996@163.com 邮购办法:请汇书款至上述地址,并注明所购书目。邮发代号:24-177
Copyright©2009 www.lzp1996.com 山东画报出版社《老照片》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山东数字出版传媒有限公司 鲁ICP备16000239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