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老照片网站!欢迎您:

当前位置:首页>全部资讯>编读感言>“政治”的开展与尴尬>文章详情

“政治”的开展与尴尬
2009-11-23 21:41:59 作者:冯克力 热度:3210℃ 收藏


  过去在评价一个人的时候,曾流行一种说法,曰“政治上不开展”。那通常是指某个人只专心业务,不积极参加政治活动,不关心国家大事。那时,从田间地头到市井闾巷,举国之民都生活在泛政治化的氛围里,为“政治”所裹挟,身不由己。而那些试图摆脱裹挟的,则自然成了被挽救的对象,当时的“思想政治工作”,一言以蔽之,就是要让所有的人在“政治上”都“开展”起来,不能有死角。
“政治”也是一门学问。而中国以往的所谓“政治”更是复杂莫名,厕身其间,不仅需要精明与历练,更要有过硬的背景,并不是所有的人都适合参与。现在想来,当年那种驱赶大家一古脑地去关心政治、参与政治的做法,其实是很不明智、很不负责任的,由此酿出的人间悲剧举不胜举。
  本辑谭天健的《回忆父亲谭炳训》,便颇具典型性。
  谭炳训先生早年间从事过技术管理方面的工作,属于新政权的“留用人员”。由于这种特殊的个人背景,他对于“参政”一向小心翼翼,但在整风运动中,到底没经住再三动员,“放言”了几句,终致“祸从口出”,两年后即含冤告别了人世。这类悲剧,过去发生的太多,“版本”也往往大同小异。及至“文革”全民总动员,空前火爆的“参政”激情,几乎弄到国将不国、民不聊生的地步……而本辑所载发生于1950年代台湾校园的“自觉运动”,虽然最终并未导致什么后果,但其鼓励青年学子积极参与“运动”的种种举措,使得集体道德自觉的强制行将变成“权力者挥向异己的利剑”,离灾难的降临似也只有一步之遥。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人在经济、择业、生活方式等许多方面,都获得了相当多的自由,这几乎是每个人都能感受到的。其中还有一项,则往往被年轻人习焉而不察,那就是:在经过了几十年的折腾之后,中国人终于获得了不关心不参与政治的自由。至少,对于普通的人们来说,政治上“开展”与否,已经全凭个人的选择了。
  这种在英国思想家伯林那里被称做“消极自由”的权利,通常被认为是避免社会陷入“政治颠狂”的最后一道阀门。其价值之宝贵,意义之重大,只有那些过来人,才能真正体会到。

上一篇
友情链接 来稿请寄:山东省济南市经九路胜利大街39号 山东画报出版社《老照片》编辑部 邮编:250001
电话:(0531)82098460(编辑部) 82098042(发行部)
电子邮箱:laozhaopian1996@163.com 邮购办法:请汇书款至上述地址,并注明所购书目。邮发代号:24-177
Copyright©2009 www.lzp1996.com 山东画报出版社《老照片》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山东数字出版传媒有限公司 鲁ICP备16000239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