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二年前,山东画报出版社刚一建立,即与某高校的教师们合作,编辑出版了《图片中国百年史:1894—1994》。
这套书大致按编年的体例,历年发生的大事都要尽可能用图片来呈现。当述及上世纪50年代末至60年代初的饥荒,即通常所说的“三年困难时期”时,果真就遇到了“困难”。说“上穷碧落下黄泉”那是夸张,但编辑者们的确是跑遍了国内各大报社、通讯社及档案馆、博物馆,居然没能找到一幅真实记录灾荒的照片。最后,只好从别的出版物里翻拍了一幅周恩来致函安徽省委书记曾希圣询问“饿死人”传闻的手迹,又想办法找来一张反映当年土地因干旱而龟裂的照片,算是给了那场饿毙数千万人的大饥荒一个草草交代。
那时候,照相机在中国虽说还远未普及,但政府机关、厂矿企业,以及大大小小的宣传、新闻、文化机构里,专职或兼职的摄影工作者已不在少数。你不能不佩服,一场举世震惊的大饥荒的影像,竟会留下如此彻底的空白,这本身恐怕也算个奇迹了!
本辑所刊《一宗从档案里流出的照片》,曾随附在向上级政府申请教育资金的报告里,呈现了上世纪80年代初山西兴县的贫穷与教育的落后。因是为了向上面要钱,加之这些照片又不会公开流布,故主事者不加掩饰、无所顾忌地展示了当地的贫困面,无意间却为后人了解老区当年的真实境况,留下了一份珍贵的影像资料。
由此想到,为了类似的目的而拍摄的照片,应该还有不少吧,包括饥荒年代的照片,可能正沉睡在某个部门的档案卷宗里呢,而且它们总会有被唤醒的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