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老照片网站!欢迎您:

当前位置:首页>全部资讯>编读感言>鲜继根女士的来信>文章详情

鲜继根女士的来信
2015-11-02 22:38:34 作者:鲜继根 热度:5336℃ 收藏

《老照片》编辑部:

首先感谢上个月你们从国内如期寄来的《老照片》第九十七辑,谢谢。

九十七辑,一看到这个数字,头脑里立刻闪现出:“呀!马上出版一百辑,过百辑华诞了。”这是应该纪念的盛事。

阅读到该辑第132页,果然发现“我与《老照片》”征文一事,十八年来为《老照片》辛勤工作的诸君,迎得百辑出版的硕果,可喜可贺。于此,我遥祝诸位身心康健,羊年如意!

写此信,并不是为了征文,只是想与《老照片》的读者们说说心里话。

2002年,我回国(我于1986年移民美国)去沈阳看望妹妹鲜继康。不记得在哪里看到《老照片》,对其图文很欣赏。使我萌发也应将自己认为很珍贵的几套老照片,寄给《老照片》编辑部,如能发表,便可与更多的人分享。

信寄出后,很快得编辑部的回信,表示很高兴我能提供这些照片给《老照片》。

没有想到的是,不久《老照片》的编辑来到沈阳,很认真、慎重地审查这些照片,并将另一套照片(由一批外国摄影爱好者和旅行家们在中国各地拍摄的照片收集在一本影集里,约有一百多幅,多是18601912年期间拍摄的,取名为The Face of China)带回旅社精选了其中的十四幅。发表时,我译名为《一百年前的中国掠影》。

从此,我与《老照片》结下了缘,我开始收藏《老照片》,因为我喜欢纪实文学,喜欢朴实的语言,无论是对往事的追述、社会的变革、城镇的兴衰、人事的变迁等等,阅后都令人感到开拓了视野、增加了知识,耳目为之一新,一句话:开卷有益吧!尤其像我这样的老人(已近90岁了)阅读一些图文并茂的作品时,真是感同身受,有如身临其境。

征文说,今年4月《老照片》将迎来出版100辑。一辑是一本,而我现在收藏的已大大超过了100本,因为我在西安家中收藏了全套,另外又带了几十本到美国以供不时翻阅。每次阅读都有新的情趣,另外也喜欢读主编在书后,对某篇文图的点评或观感,也觉有独到的见解。

顺便我要感谢在西安出售《老照片》的莲湖博文书店的王师,我每次回国都要去那里补齐所缺的辑数,她总是热情耐心地为我寻找,如她那里已卖完,她就设法去搜寻,得到后再通知我去买。因此,在西安家中,我是留有全套的。

2002年至2014年,这期间《老照片》曾刊印出我五篇稿件,如果说我是《老照片》众多投稿者中的一员,不如说我是《老照片》的一位忠实读者。

前面提到我喜欢朴实文字,每张照片都如实记载了拍摄的时间、地点、原因,哪怕是旅游风光……何况其中不乏史实回顾、悲欢离合和具有深远意义的故事。因此,对照片的描述,

作者无需编造、虚构情节,因为照片所呈现的是真人真事,作者只需实话实说。有些照片能保留下来,经过了隐藏、转移,甚至斗争,尤其逃过“文革”一劫,更为珍贵。这也是我喜欢《老照片》的主因,它“真实”不“虚”。

在此,我还要感谢《老照片》。这事发生在2013年某日,接国内家人电话,说有一位张梦女士找我,有要事询问。张梦我不认识,但她留有电话,我打越洋电话找到她。记得从她说话的声音听出她感到惊奇激动。原来,是她外祖父看到《老照片》第43辑刊登我的一篇稿件《金陵大学“五二〇”学运二三事》,稿件中曾提到我的一位好友肖端青。而张梦的外祖父在抗战期间,由湖北逃难去重庆,途中他曾遇到肖端青。因为大家都在赴难途中,彼此多有关照。几十年过去了,她外祖父很想知道有关肖的情况。见到《老照片》有肖的信息,很想知道有关肖的详情,但苦于无法联系。于是就有了张梦为外祖父寻访肖端青的联系方式一事,以慰老人心愿,张梦唯一可寻的第一步就是《老照片》编辑部。编辑得知此事后,立刻查找了第43辑上写“学运”的作者是谁,并告知张梦可与西北工业大学退休办公室联系,便可以找到我。这样张梦找到了我在西安的家,并留有电话。途径是:《老照片》编辑部—西北工业大学—我在西安的家。

经过这一番周折,张梦终于如愿以偿。就这件事,我得再次感谢你们!

友情链接 来稿请寄:山东省济南市经九路胜利大街39号 山东画报出版社《老照片》编辑部 邮编:250001
电话:(0531)82098460(编辑部) 82098042(发行部)
电子邮箱:laozhaopian1996@163.com 邮购办法:请汇书款至上述地址,并注明所购书目。邮发代号:24-177
Copyright©2009 www.lzp1996.com 山东画报出版社《老照片》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山东数字出版传媒有限公司 鲁ICP备16000239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