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老照片网站!欢迎您:

当前位置:首页>全部资讯>讲故事>听故事>拉洋车>文章详情

拉洋车
2016-08-30 14:56:42 作者:admin 热度:6043℃ 收藏

河北宣化,清朝时候称“宣化府”,日伪时期称过“宣化省”,是原察哈尔省经济比较发达的城市。过去,宣化城里没有公交,更没有出租汽车,人们外出唯一的代步工具是坐洋车。

洋车,又叫黄包车、人力车,乘客坐在上面,由车夫将其拉到指定的地点,客人付给事前商量好的车钱,车夫靠拉洋车挣钱维持生活。

过去宣化有十几家车行,其中以王国泰开的“永泰车行”最大,有四十多辆洋车,其余十几家分布在城内各地,每家有十辆、八辆洋车不等,他们把洋车租给车夫,收“车份儿钱”,也就是现在的租金。如今,这种落后的交通工具早已被淘汰了,人们只能从老照片上看到拉洋车的景象。

洋车夫都是一些年轻力壮、无一技之长、靠卖苦力养家糊口的穷人,他们从车行租到洋车后,穿着印有白色号码的蓝背心、黑裤子或白布裤子,腿上扎有腿带,脚上穿着布鞋,显得干净利索以便招徕顾客。早上,他们从车行租出洋车,拉到人多的“聚点”等着拉客,待天黑后收车,将“车份儿钱”交给车行掌柜,剩余的钱留着自己生活。车行把洋车租给车夫有三条规章,一、每天收车必须交“车份儿钱”,最多不能超过三天不交;二、不能故意将车损坏,否则照价赔偿;三、不能把车卖了。贫穷的车夫好不容易找点活干,都不敢违反车行的这些规矩。

车夫有拉“散活”的,也有专拉“包活”的,拉“散活”的车况差一些,除了拉人之外,粮食、瓜果等什物,什么都拉,费劲费力挣钱不多。那时,一些官宦人家、医生等都有自己的包车,这种包车有棚子,座位干净,有铜灯,脚蹬处有铜铃,走到人多的地方,客人可以踩铜铃,“叮当”,“叮当”,叫行人让路,好像现在的汽车鸣喇叭一样。

那时候,坐洋车是比较奢侈的事,没钱的人坐不起洋车,所以宣化有一首民谣:“姑娘姑娘快快长,长大赶紧嫁警长。坐洋车,往后仰,穿旗袍,套大氅。进戏园,往里闯,谁也不敢管……

 

选自《老照片》第69辑,作者冯冠扬,山东画报出版社20102月第1

 

 

 

上一篇
友情链接 来稿请寄:山东省济南市经九路胜利大街39号 山东画报出版社《老照片》编辑部 邮编:250001
电话:(0531)82098460(编辑部) 82098042(发行部)
电子邮箱:laozhaopian1996@163.com 邮购办法:请汇书款至上述地址,并注明所购书目。邮发代号:24-177
Copyright©2009 www.lzp1996.com 山东画报出版社《老照片》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山东数字出版传媒有限公司 鲁ICP备16000239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