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老照片网站!欢迎您:

当前位置:首页>全部资讯>讲故事>听故事>一张知青合影>文章详情

一张知青合影
2016-09-14 14:06:59 作者:admin 热度:5100℃ 收藏

1969年3月至1971年7月,我们一百二十来名知青先后从昆明、北京、上海、成都来到地处西南边疆的瑞丽县——云南生产建设兵团三师十一团一营六连,开荒种植橡胶树。经过一段时间的磨练,在老职工的带动和言传身教下,我们这一群不到二十岁的年轻人逐渐适应了边疆的繁重劳动和艰苦生活,种植并养护了数百亩的橡胶林地。

1972年的五四青年节,是我们年轻人难得的一个休息日。上午,连队团支部组织男知青举行了一场篮球比赛;下午烈日当头,大家都躲在房间或树荫下下棋、打牌、闲聊,有人提议,趁着青年节何不照一张全连青年人的合影像。刚好北京知青陆直不久前探亲回来,带回一台崭新的120型海鸥牌照相机,还有胶卷和三脚架。或许他是刚刚开始学习摄影吧,没敢承担这次的照相任务。我下乡到云南之前已有过几年的摄影经验,便义不容辞地担当起了摄影师。由于人多不好拍照,大家便顶着火辣辣的太阳,集中站到操场旁橡胶林地的斜坡上。女前男后站好后,我对好光圈、距离,按下自拍快门后,赶紧站到了左边最后一排。随着“喀嚓”一声,留下了这张近处人大,远处人小的珍贵合影。

当时,全连有不少知青因探亲、外出而没能照上,还有不少人扭扭捏捏不愿参加,照片上的知青不过是全连人数的一半左右。如今,不少人见到这张没有自己的合影照时都后悔不迭。照完全连的合影后,我又分别给昆明知青、成都知青拍了合影照,北京和上海知青由于人数差的太多而没单独拍成。

之后,各地知青先后因病退、推荐上学或通过其他种种门路陆续离开了边疆的兵团农场,这张照片也就成为我们六连历史上唯一的合影。

再后来,照片中的知青们全部回到各自的城市,命运和机遇改变了每个人的身份,当年同吃一锅饭的知青充当着社会的不同角色,有的当了个体户、工人、售货员,有的当了律师、会计师、公务员、教授,还有极少数人留学定居于台湾、美国。

据我所知,目前六连的一百多名知青中已有五位先后病逝。逝者已矣,生者也都渐入晚年,而那份挥之不去的知青情结,却深深地嵌在我们这代人的生命里。

选自《老照片》第73辑,作者陈中惠,山东画报出版社201010月第1

上一篇
友情链接 来稿请寄:山东省济南市经九路胜利大街39号 山东画报出版社《老照片》编辑部 邮编:250001
电话:(0531)82098460(编辑部) 82098042(发行部)
电子邮箱:laozhaopian1996@163.com 邮购办法:请汇书款至上述地址,并注明所购书目。邮发代号:24-177
Copyright©2009 www.lzp1996.com 山东画报出版社《老照片》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山东数字出版传媒有限公司 鲁ICP备16000239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