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幅1946年所拍摄的四世同堂的全家福,是我家的一件传家宝。
我家地处鲁豫交界的偏僻农村,当时家乡一带从未有人照过相,而我们家却有一幅全家福,实属罕见。
我父亲韩北平早在1938年就参加了抗日游击队,主要活动在东明、长垣、考城一带,后来他成了考城县基干大队的一名连长,家乡一带流传着一些他打鬼子的故事。就在照这张全家福的一个多月前,我父亲刚刚经历了一场战斗。那是抗战胜利的前夜,考城县县长郭心斋带领我父亲的那个连去到一个叫肖庄的村子“催给养”,不料和数倍于我的日伪保安队遭遇。我父亲带领部队迅速占据了村内一个楼院,把郭县长安置在一间较为安全的小楼内,他则指挥战士们凭借楼顶女儿墙居高临下,或射击或投弹,迫使敌人不敢贸然靠近。战斗从早晨一直持续到傍晚,丧心病狂的敌人刨透楼墙,堆积大量柴草准备放火烧楼。千钧一发之际,我军分区主力“老八团”前来救援,内外夹击,日伪军丢下几十具尸体狼狈逃窜了。
肖庄战斗后没几天,传来了日寇投降的消息,根据地军民无不欢欣鼓舞。肖庄现属河南省兰考县,肖庄战斗被写入了兰考县志。
我父亲在长期战争环境中落下了较为严重的胃病,当时缺乏医疗条件,经领导批准在家吃中药养病。这时,上级组织城里照相馆的师傅到乡下拍摄一些与抗战有关的照片:如被日寇烧毁的房屋村庄、日寇残杀抗日军民的场所、重要战斗遗址,以及重大事件的当事人等。一天,考城一区冯培修区长领着一个照相师傅来到我家,先为父亲照了一张照片,因为是他是肖庄战斗的主要指挥者。然后为我们照了这幅全家福,这是因为我家是典型的抗战家庭,我父亲不用说了,我二姑是鲁西南抗日根据地妇救会干部,我四姑是姊妹团(儿童团)的骨干,我母亲和我爷爷身为“抗属”,也曾积极支前。
照片的背景是我家的老屋,单从那斑驳的屋墙足以见到当年农村的凋敝景象。照片中,从左至右依次是:我姐姐、母亲、父亲、老奶奶、爷爷、四姑、我哥哥。父亲膝前站立的孩童是笔者本人,当时刚满两周岁。我母亲脚穿白鞋、腿扎白带子是为刚去世不久的奶奶戴孝。当时喊我老奶奶照相时,还留下了一个笑话:老奶奶耳背,且从没听说过照相,便把照相听成了“吊孝”,于是问去哪里吊孝?谁死了?
如今,照片中的老奶奶、爷爷、父亲、母亲和姐姐都已作古;健在的三人中:四姑已经八十多岁,正安度晚年;我哥哥早已退休;笔者的满脸稚气也早已被岁月消磨殆尽,幡然一翁了。
每当我捧起这幅照片,心中便充满了对故去亲人的怀念。
选自《老照片》第71辑,作者韩全铭,山东画报出版社2010年6月第1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