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老照片网站!欢迎您:

当前位置:首页>全部资讯>图文选萃>私人相薄>伉俪情深>文章详情

伉俪情深
1996-01-01 00:00:00 作者:潘凤梧 热度:6137℃ 收藏


  俗话说:“一日夫妻百日恩,百日夫妻似海深。”
  1962年2月20日(农历正月十六),我和本村小学时的同学罗凤英结婚了。这张照片,是我们步行八公里到张店(今山东省淄博市)“旅行结婚”时,在张店工农兵照相馆照的。我坐着,手握一本刚从书店买来的苏联名著《人血不是水》。
  当时正是国家经济最困难的年代。粮、油、布等一切生活必需品都实行定量供应,就连火柴、肥皂也要凭证、凭票购买。记得我们到公社登记后,凭结婚证才在供销社买了一对镜子,两块香皂。既没买一寸布,更没买一件新衣服,各人穿着旧衣服就结合在一起了。当时我们吃粮靠国家救济,吃难,穿难,用难,无钱更难。灶前无柴、锅里无米。真的是一贫如洗,拮据到了极点。
  当时我是一名民办教师,她在生产队干农活挣工分。我在校教学也是记工分。从1963年开始,我在校教学,分配1200分,扣钱91.20元,扣去粮、柴后余70.20元;她是1069分,扣65.67元,扣去粮、柴后余15.27元。到了1966年,我俩的工分合计4667分,扣去一切费用后余175.5元。1971年,我俩工分为5695分,扣钱337元,扣去粮、柴后还余275元。到了1979年决算,我俩工分8514分,扣钱512元,扣去费用后余256元。1980年决算工分为9431分,扣钱613元,分粮食两千多斤后,分到现金322元。1981年决算工分9630分,扣钱674元,分粮食两千多斤后还分钱380元。1982年决算工分6395分,扣447元,分粮后又分现金247元。
  1983年,分田承包到户了,我家分了三亩多地,每年交公粮321斤。联产承包到户后,妻子更加忙碌了。耕、耩、锄、割、浇水、追肥,她全包了。我因在校教书,只能抽平时早起、午休、星期天或节假日时间去地里劳动,从没耽误学生一节课,因而多次获得学校奖励。这里面当然有妻子一多半的功劳。我由工分制转成工资制后,从由乡镇统筹的每月50元,逐步增到二百多元、四百多元。直到1996年转为公办教师,每月工资近千元。一切有了保障。
  四十多年来,我和妻子共同经历了人生中的种种坎坷和艰辛,饱尝了生活中的酸甜苦辣。有时也为一点生活小事发生口角和争执,但事后谁也不记仇,很快就烟消云散,和好如初。妻子与我成家后,总是将房子布置得井井有条、干干净净。她习惯了俭朴清贫的生活,大队的染坊、砖场她都干过,各种农活都拿得起,放得下。她管理的责任田,产量年年增加,秋、麦两季亩产获双千斤。
  1997年,我们全家农转非。1999年我退休了,我和妻子准备迎接五十年金婚和更加幸福的晚年。

上一篇
友情链接 来稿请寄:山东省济南市经九路胜利大街39号 山东画报出版社《老照片》编辑部 邮编:250001
电话:(0531)82098460(编辑部) 82098042(发行部)
电子邮箱:laozhaopian1996@163.com 邮购办法:请汇书款至上述地址,并注明所购书目。邮发代号:24-177
Copyright©2009 www.lzp1996.com 山东画报出版社《老照片》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山东数字出版传媒有限公司 鲁ICP备16000239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