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老照片网站!欢迎您:

当前位置:首页>全部资讯>图文选萃>私人相薄>一个世纪,两个家族>文章详情

一个世纪,两个家族
2018-05-02 08:29:49 作者:王晓勇 热度:7670℃ 收藏
我们王氏家族与仁佳家族在20世纪初开始联姻。
 
父亲的外祖父
 
老照片官网内容图片展示

  图1 晚年黄介民

图1照片上这位面目清癯、须髯飘逸的老者,系清江士绅黄会轩之子、仁佳家族第26代孙——碧谟。
碧谟姓黄,名觉,字定保,号介民,早期曾用过“黄时”一名,有不少研究近代史的人将黄觉、黄时、黄介民认为是三个人,其实是同一人;1883年生人,江西省清江县樟树河西东里自然村人,清末秀才,留学日本明治大学政治经济科,另入日本一所军校研究新军事学。
黄介民在日期间加入同盟会,老同盟会会员,辛亥革命先驱,孙中山忠实的追随者,与杨杏佛等并称“清江三杰”,辛亥革命时与陈劭先等人组织临时军政府。宋教仁被刺,由黄介民起草祭文,文中写道:“媚外丧权,神人共怒。……缅怀先生,兴亡攸系,精诚所诏,雄风四起……”1914年,参加中华革命党,并与仇鏊等人组织神州学会,创办《民彝》杂志,从事反袁活动。俄国十月革命以后,曾致力于宣传社会主义思想。1919年,黄介民在上海组织中华全国工业联合协会,并任主要负责人,是当时上海工界领导人,发起并参加中国第一次五一劳动纪念活动,推行五月一日为劳动节。张国焘在其《我的回忆》一书中,叙述创建共产党的诸多经历,其中提到黄介民曾邀请其参加联合协会的工作。
1921年,工业协会停止活动,黄介民以自己37岁为题撰写《三十七年游戏梦》一书,记叙与孙中山、周恩来、林伯渠、彭湃、张国焘、安恭根等人的活动。之后,他曾联合朝鲜、越南(安南)等地及国内志士组织“新西同盟会”,后改为“大同党”,以解救弱小民族、建立大同世界为宗旨。中国至少出现过七个自称是共产主义的组织和政党,在这些组织中,黄介民、姚作宾等人组织的“大同党”是当时较有影响的一个组织。
“新西同盟会”在日本东京中华楼成立,黄介民被公推为临时主席,开展与第三国际的合作,黄介民从东京前往汉城(首尔),进行争取朝鲜独立的宣传鼓动。黄介民始终认为,大同社会是人类最理想的社会制度。1920年5月,在五四运动中极具影响力的全国学联主席姚作宾前往海参崴,请求俄共(布)远东局援助中国革命,后其回国,随即与黄介民在北京将“大同党”改组为“中国共产党”。由此,“中国共产党”五个字第一次出现。

老照片官网内容图片展示

 图2 中年黄介民

共产国际于1919年成立后,就派人到各国访贤,做工作。在中国,他们不仅找了陈独秀、李大钊,还找了江亢虎、黄介民、戴季陶,在北京找过吴佩孚,到南方找过孙中山(周恩来语)。第一位共产国际执委是朝鲜人朴镇淳,其于1919年和1920年两度来中国,与在上海的朝鲜社会党委员长李东辉一起晤见黄介民,进行利用“大同党”建立共产党的尝试。日共早期党员近藤荣藏在1921年秘密访华,他受日共发起组的委托,当时在上海会见的中国共产党的代表就是黄介民和姚作宾。应该讲,黄介民是早期中国共产主义运动的参与者。1921年共产国际三大会议期间,由于张太雷等人的抗议奏效,“大同党”最后没能得到共产国际的承认。鉴于中共成立,为求自身发展,黄、姚等人一度将自己的 “中国共产党”改为“东方共产党”,但仍未避免没落的命运。这其中有一内因,“大同党”不仅信奉马克思主义,还信奉无政府主义。
北伐时,黄介民任江西省水利局长兼赈务处长。20世纪30年代以后,在国民政府中历任中央公务员惩戒委员及司法院秘书等职。在此期间,曾当面向蒋介石质询北伐军中有贩卖烟土以筹军饷之事,蒋无言以对。黄介民一贯主张国共合作,曾营救过田汉、黄富云等一些革命志士出狱。抗战期间,受樟树中学之邀,向师生发表抗日演说。1950年由林伯渠举荐,林彪致函邀请其出山,历任中南军政委员会参事(在汉口)、民革中央团结委员、江西省首届人大代表、江西省首届政协委员、江西省监察厅副厅长。
碧谟是我父亲的外祖父,其子女四人,长子黄道梁,又名凝绩,留日学生,抗战爆发后毅然回国,在火车车厢里发表慷慨激昂的抗日演讲,之后不久微染小恙,赴一家日本人开的医院就诊,不几时便被宣告死亡。家人怀疑是被害,到底真相如何,至今不得而知!我奶奶黄苏纬是其胞妹,母亲是黄介民大夫人张佛民。黄介民还有一位夫人徐裕民,徐裕民是黄兴夫人徐宗汉的养女,人长得漂亮,徐育有二子,其中长子较有成就,是华中理工大学教授,近十年来写了不少关于黄介民的回忆性文章,退休后更是将黄介民所遗手稿诗词整理集结成书并出版。
碧谟的亲姐姐王黄氏禀赋淳厚,12岁丧母,从小便承担起照顾三个弟弟的重任,17岁嫁与我们王氏家族的王芗樵。王芗樵31岁时便去世,当时王黄氏仅28岁,四个子女均处孩提襁褓之中,是在大弟黄介民帮助下,将他们抚养成人。我爷爷王迅川先生是王芗樵与王黄氏次子,也就是说我爷爷与我奶奶系姑表兄妹。
 
奶 奶
 
我奶奶黄苏纬女士1905年7月24日出生,早期在犹太富商哈同创办的仓圣明智大学读书,经常在爱俪圆见到罗迦陵(哈同夫人)。仓圣明智大学字面上看是大学,实际包含小学、中学、大学,聘请的老师中不少是大名鼎鼎的名师。据说罗迦陵像男人一样,唇上长有黑髭,且其容貌体态颇富态,确有帮夫相。奶奶后由上海私立持志大学毕业,之后随夫留学日本。我小时候不止一次听家人讲,日本人有男女同浴风俗,感觉不可思议,认为是瞎说。我母亲正色道:“是真的,你奶奶亲眼所见。”奶奶回国后,任江西省第四女子中学校长。
老照片官网内容图片展示
图3 我奶奶(左二)与留日同学合影。
我奶奶出身大家,为人谦和平易,诚恳待人,对亲人对朋友,对家中佣人都极其友善。我父亲的一个堂哥,黄埔军校毕业,精通四国外语,人很善良,解放初期作为“敌人”被枪决,别人都唯恐沾边,只有我的奶奶,作为婶婶,亲自为其收尸,双手捧着被打碎的脑浆放入坛子里……悲泪涕泣,为子侄的凄惨结局哀恸不已!
老照片官网内容图片展示

图4 我父亲与爷爷奶奶合影于1937年,当时抗日战争刚刚爆发。照片中前方站立小男孩是我父亲,如今已是耄耋老人。

父亲1953年初来到内蒙古,支援边疆建设,先后任教于呼市一中、呼市二中、呼市工农速成中学、呼市土默特中学。
我父亲的祖母王黄氏,以今天的话讲就是“富婆”,拥有大量田产,长年雇用佃农耕种。王黄氏名义上是我奶奶的婆婆,同时也是我奶奶的亲姑姑,故对我奶奶非常信任,大家大业放心交给奶奶管理。解放初期,昔日的这些“被剥削阶级”没有反戈一击,很大程度上是由于他们长期以来亦是受益者。我奶奶打理家业遵循“互利双赢”原则,双方利益均沾,彼此都愉快,合作也长久。
奶奶同时秀外慧中,不仅于那个年代极其难得地接受了高等教育,研读的还是一般女性畏难的数学,她是那个时代女性中的佼佼者。也许是基因所致,我的大姑二姑、我父亲和我三叔都是数学教师,我的一个表妹即我四姑的女儿,在北京工业大学读的也是应用数学专业。

老照片官网内容图片展示

图5 我爷爷奶奶合影于杭州。

我奶奶从小随做官的父亲四处游历,见识广,阅历深,世事洞明。1949年政权更迭之际,奶奶果断地、毅然决然地将一条街的店铺全部无偿上交国家。后来的事实证明,此举实乃英明、睿智。
奶奶深谙人情世理。1965年我父母确定关系、准备结婚时,奶奶从遥远的南国给从未谋面的我姥姥寄来一封信,开头第一句话是“尊敬的亲家母……”字里行间充满真诚、友善、平等、尊重。据说姥姥听完这封信的内容后非常高兴。我的大哥出生时,奶奶尚在世,接到新生儿的相片后,很快回了一封信,信中说“孙儿长得很漂亮,我很喜欢……”我们兄妹三人小时候经常能接到寄自杭州的礼物,一沓小手绢、一套儿童积木、成套的儿童连环画,不一而足,凡对孩子有益的东西,奶奶爷爷都要尽可能地给我们!在那个物质和精神极其匮乏的年代,这些东西极大地丰富满足了我们幼小的心智!可惜奶奶一生生育太多(五男五女,其中长子、次子均早殇),致身体羸弱。旧中国局势动荡,颠簸逃难;解放后又由于丈夫工作数次变动,不断迁移,晚年罹患肺结核,于1968年病逝于杭州。
 
爷 爷
 
我爷爷王迅川先生1905年7月24日出生,上海私立大夏大学毕业,后由江西省官费留学日本。归国后,在上海江西中学工作,先后创办江西建行中学、上海江西中学遂川分校、私立新赣中学。解放后先后在哈尔滨医科大学、张家口师专、内蒙古师范学院工作。1963年,调浙江师范学院(现浙江师范大学)中文系任副教授。我爷爷毕生潜心训诂、古汉语、诗词的研究教学,在古诗词及汉语语言文学修辞方面颇有造诣,著有《汉语辞章论略》一书。晚年更是以诗抒怀为生活要务并乐此不疲,乐在其中。与杭州西湖诗社、福建逸仙诗社、九江江洲诗社等民间诗词学社保持密切联系,积极参加活动,诗兴愈浓。古诗《雪溪吟稿》6本,是爷爷留给我们的珍贵遗产,共收入诗词692首,记录了爷爷半个世纪里的行踪、情感,有对时事的感怀,有对山河的咏叹,有对亲友的眷恋……
爷爷的书法明快飘逸,骨力遒劲,别具一格。1981年,他写的一幅长律被浙江省选送北京参加纪念辛亥革命七十周年书画展。
我奶奶去世后,爷爷一人独自生活了近十五年,确切地讲,这期间还有一人始终陪伴在侧,是我二叔的长子——哈哈(小名)。哈哈出生在哈尔滨,二叔毕业于哈工大,分配在哈尔滨工作,南方人不适应东北严寒的气候,后调回江西。哈哈从小在爷爷的身边,英语很棒,当年在内蒙古师院,爷爷是唯一能用英语授课的教授。哈哈毕业于中国科技大学,东南大学研究生毕业后留学美国,现在美通用电气公司任高级工程师。他的一双儿女很了得,几年前接到三姑的信,信中讲“哈哈的女儿美国名校毕业,现在香港进修,系结业后为联合国工作之前期培训”。

老照片官网内容图片展示

图6 我爷爷创办的新赣中学师生毕业合影,前排左起第六人为我爷爷。

老照片官网内容图片展示

图7 我爷爷看望在广西大学读书的我大姑、二姑和我父亲时四人合影。

在这十五年中,七个子女经常利用各种机会看望爷爷。不论是谁,分别时爷爷都要到车站送行,火车开动一刹那老人都要流泪!小时候我觉得爷爷是个爱哭的老头,现在当我自己逐渐步入“年轻的老年人”行列时,才渐渐理解那是一个暮年老人对亲情的渴望眷恋!
在众多兄弟姐妹中,我们这一家一直以来经济条件都略显拮据。在我的记忆中,我们从小承荫爷爷的接济,每月我们都能接到来自杭州的汇款单,二十、三十元不等,在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这不是一笔小数,这一举动一直持续到1985年老人逝世。爷爷曾说过,我帮他们,是锦上添花,帮你们,是雪中送炭。
我爷爷奶奶同年同月同日生,感情弥笃。几十年相濡以沫,为庞大的家庭奔波、操劳,有幸福、欢乐,亦有不幸、痛苦。我的幺姑王圣权,又名王而布(取此名是打算将来上大学攻读纺织专业),由于校医误诊错服药物,1961年6月17日在呼和浩特去世,年仅17岁,当时是内蒙古师院附中的一名学生。我爷爷悲痛万分,写下“人生如季,何生何死?梦幻泡影,一切如此。血肉相连,心肝肺腑。忽尔分离,难堪父母。再结来因,黄泉会汝。你安你神,皈依净土。布儿灵鉴,父母泣书”。本来完全可以追究校医及学校的责任并要求经济补偿,但我爷爷奶奶及全家以豁达和坚忍化解了此事,实属难能可贵。

老照片官网内容图片展示

图8 我最小的姑姑王圣权

老照片官网内容图片展示

图9 我爷爷晚年时留影。

尽管历经苦难,但他们胸中始终保持昂然向上的心;不管身处何种境地,都要让生命开出绚丽的花朵。
 
自我爷爷奶奶步入教坛,其子女共有四人又执教鞭,可谓教育之家。其中两位大学老师,两位中学老师中一人是全国特级教师,后走上领导岗位。众多子女,有学土木工程,有学医,有学地质,有学给排水,等等。爷爷奶奶尊重每个子女的选择,教导子女要学有所成,对我们后辈儿孙亦然。1984年初,爷爷以近80岁高龄,从九江出发(爷爷最后几年随在九江工作的二叔一家生活),分别前往南昌、杭州、大连、沈阳、北京、呼和浩特,看望居住在这些城市的每一个儿女及儿孙后代。殷殷父母情,拳拳爱子心。第二年,爷爷溘然长逝。那年正月十五,塞北高原滴水成冰,我拿出一个小日记本,恭请爷爷为我题词留念,爷爷在扉页上提笔写下“为学要像金字塔,既要广来又要博”。
大约是1982年,我获得“全国红领巾读书奖章”,爷爷谆谆教诲我,要努力做一个有价值的人。忠言犹在耳,岁月已蹉跎,多少个午夜梦回的时刻,回想自己碌碌无为的半生,我深感辜负了长辈对我的热望。
 
(注:本文所述资料大部分取自我的三姑母编著的《家史简述》。)
上一篇
下一篇
友情链接 来稿请寄:山东省济南市经九路胜利大街39号 山东画报出版社《老照片》编辑部 邮编:250001
电话:(0531)82098460(编辑部) 82098042(发行部)
电子邮箱:laozhaopian1996@163.com 邮购办法:请汇书款至上述地址,并注明所购书目。邮发代号:24-177
Copyright©2009 www.lzp1996.com 山东画报出版社《老照片》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山东数字出版传媒有限公司 鲁ICP备16000239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