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老照片网站!欢迎您:

当前位置:首页>全部资讯>图文选萃>故时风物>晚清天津租界纪事>文章详情

晚清天津租界纪事
1996-01-01 00:00:00 作者:徐家宁 热度:7890℃ 收藏

  租界,是指两个国家议订租地或租界章程后,在其中一国的领土上为拥有行政自治权和治外法权的另一国设立的合法的外国人居住地,租界多位于港口城市。通俗的说就是门前的院子虽然是我的,但是别的人(国家)在我院子里干什么我没权力管。租界是民族耻辱的代称。中国历史上的第一块租界是1845年英国人根据《上海租界章程》在上海设立的,到1902年奥匈帝国在天津设立租界止,共有十四个国家在中国设立了二十七块租界,其中以英国在华的租界地势力最大,在天津、汉口、广州、九江、厦门、镇江等六个城市设有租界。各国租界都是内部自治,有独立的市政管理机构,这个机构被称作工部局(Municipal Committee)。工部局拥有市政、税务、警务、工务、交通、卫生、公共事业、教育、宣传等职能,就像一个完备的市政府。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天津设立了第一个租界——英国租界,最多时有九个国家在津设立租界。1917年3月14日,由于中国政府对德奥宣战,天津的德、奥租界被收回,使天津成为中国最早收回租界的城市之一。
  清咸丰十年(1860年)9月11日,中英双方交换了中英《天津条约》批准书,同时签订《续增条约》(即《北京条约》)。《续增条约》第四款规定:“续增条约画押之日,大清大皇帝允以天津郡城海口作为通商之埠,凡有英民人等至此居住贸易,均照经准各条所开各口章程,比例划一无别。”这一条款即同意英国在天津设立租界。1860年12月17日,英国在天津租界开辟,初期面积约460亩,位置在海河西岸,紫竹林村以南(以北是法租界)。后来不断扩展,1902年美国租界也并入英国租界,最终形成了东临海河,北面抵宝士徒道(今营口道),西到海光寺大道(今西康路),南沿马场道到佟楼的新租界,成为天津面积最大的租界。英租界的主干道是维多利亚路(今解放北路),在维多利亚中路西侧,咪哆士道(今泰安道)北侧曾有一个大水坑,1887年6月为庆祝英国维多利亚女王六十寿辰,英国工部局填平水坑建成了一座公园,命名为维多利亚花园,是当时天津的标志性建筑之一,也是英租界的中心位置。花园内原只有一座中式凉亭,1900年又从海光寺移来一口西洋钟,置于花园东南角,作为消防报警之用。这口西洋钟是光绪四年(1878年)德皇送给大清王朝的礼物,重13000斤,李鸿章将钟安置在天津旧城南门外的海光寺。1900年该寺毁于战火,此钟被日军转送英租界工部局。1923年南开大学八里台校区成立,此钟又被转移至南开大学,1937年天津沦陷,这口钟被日军掳走后下落不明。
  维多利亚花园北侧原有一块绿地是马术训练场,在英租界工部局董事长、英籍德国人、天津海关税务司德璀琳(Detring Gustav von,1842—1913)的建议下花费三万二千两白银,于1890年建成英租界工部局办公楼。为纪念英国皇家工兵队少校、参与镇压太平天国的“洋枪队”队长戈登而命名“戈登堂”。这座建筑规模宏大,中世纪城堡风格,青砖外墙,屋檐是雉堞垛口状女儿墙,两端是八角形的塔楼,视野开阔,是19世纪天津体量最大的建筑。1976年唐山大地震后戈登堂成为危房,1984年被拆除。
  花园东侧是天津历史上第一家外资大饭店——利顺德饭店(Astor Hotel)。1863年,英国圣道堂牧师约翰·殷森德(John Inno-Cent)在维多利亚花园东侧购地六亩,建造了瓦楞铁顶英式平房,创建了这个旅馆。“利顺德”出自孟子的格言“利顺以德”。1886年,天津怡和洋行买办梁炎卿与德璀琳、殷森德等集资,将其改建为三层楼房,转角塔楼五层,英国古典风格,占地3200平方米,建筑面积6200平方米,是当时天津最高的建筑物。许多名人都曾在此下榻,如孙中山、李鸿章、周恩来、宋教仁、黄兴、溥仪、蔡锷、袁世凯、段祺瑞、梁启超、美国前总统胡佛、十世班禅喇嘛、英国国王爱德华八世、喜剧大师卓别林等等。

图一:在英国俱乐部向西北方向望维多利亚花园和戈登堂
图二:在津洋人排演的戏剧

#p#副标题#e#

  利顺德饭店南侧隔路相望的是英国俱乐部(English Club),又称英国球房,始建于1904年,同样由德璀琳发起兴建。俱乐部内部设施和装饰极为豪华,设有球房、舞厅、酒吧、餐厅等,是当年英国驻津高级警官、军官及高级侨民消遣娱乐的场所,也是英国商会组织的俱乐部。大楼正面立有十余根古希腊式立柱,墙面窗口上有盾牌式雕花及多种西洋古典式装饰,两侧有大型晒台,上檐筑有西式山花,建筑整体典雅华丽,至今仍保存完整,现在是天津市人大常委会所在地。
  天津德国租界的面积仅次于英国租界,在英租界南。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5月,德国驻华公使绅柯提出照会,以德国 “迫日还辽”有“功”,向清政府要求享受与英、法等国同等特殊待遇。同年10月30日,天津海关道盛宣怀等与德国领事司艮德签订《天津条约港租界协定》,允许德国在天津永久设立租界,范围是东临海河,北接美租界(后并入英租界),西至海大道(今大沽路),南自小刘庄之北庄外起顺小路(今琼州道)至海大道,占地1034亩。1900年八国联军入侵,德国人趁机扩大租界。翌年,德国强迫清政府签订《推广租界合同》。扩张后的德租界为东临海河,北接英租界,南迄起顺小路,并从下瓦房南延至今围堤道附近再向北折回起顺小路,西界沿今广东路向西至马场道。德国人在租界的中心建筑是位于威廉街(今解放南路)和罗尔沙伊特街(今蚌埠道) 的交汇处的康科迪亚俱乐部(Club Concordia),又称“德国球房”。该建筑1907年建成,混合了日耳曼和新罗马风格,结构独特、装修考究,设有餐厅、酒吧、台球室、纸牌室、图书室、剧场、保龄球场等多种功能设施,是当年德国人在天津的政治、社交、娱乐活动的中心。该建筑至今仍保存完整,现在是天津政协俱乐部。
  早期在华洋人的生活非常枯燥,自从设立租界后,他们组织了各种文娱活动,比如赛艇、网球,而最重要的就是赛马。中国本地马种和欧洲马及阿拉伯马比起来要矮小很多,但是中国马的耐力好,骑惯了高头大马的欧洲人对中国马都很感兴趣,经常举行马会,在租界比较集中的广州、汉口、上海、天津都设有外国人马场。天津赛马俱乐部是天津租界各种俱乐部中最早成立的。曾任天津海关税务司的德璀琳,一生酷爱赛马活动。天津赛马场最初设在海光寺南的墙子河外,即今西开教堂后一带;后因水灾,赛马场迁至今大营门附近的梁家园河坝,水退后迁回原址;后又因为水灾,再度迁址于今天的广东路与马场道交界处的天津医科大学东院。每次赛马会举行比赛,各洋行都关门歇业,海关也会停办公事。1886年德璀琳出任天津赛马会会长及秘书长,在天津城南郭外佟楼养牲园修建了新的赛马场。1900年的义和团运动中赛马场被毁,翌年重新修建,还包括一个木结构的看台。由英租界通往赛马场的道路便被逐渐踏平而形成一条路,即今马场道。
  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国民政府宣布收回所有的在华租界和租借地,自此租界的历史在中国宣告结束。
  秦风老照片馆收藏有一册拍摄于1903—1907年的天津英、德租界的建筑及生活照片,正是反映了20世纪初在津洋人真实的生活环境和娱乐生活。
友情链接 来稿请寄:山东省济南市经九路胜利大街39号 山东画报出版社《老照片》编辑部 邮编:250001
电话:(0531)82098460(编辑部) 82098042(发行部)
电子邮箱:laozhaopian1996@163.com 邮购办法:请汇书款至上述地址,并注明所购书目。邮发代号:24-177
Copyright©2009 www.lzp1996.com 山东画报出版社《老照片》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山东数字出版传媒有限公司 鲁ICP备16000239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