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老照片网站!欢迎您:

当前位置:首页>全部资讯>图文选萃>故时风物>那爱德的上海印象>文章详情

那爱德的上海印象
1996-01-01 00:00:00 作者:王玉龙 热度:5580℃ 收藏

1910年6月24日,美国伊利诺斯州一位年仅31岁的教师路得·那爱德,与来自大清国四川 高等学堂(四川大学的前身)校长主聘代理人任傅榜签定了到中国教授化学和算学的教学 合同,合同期为一年。同年7月7日,那爱德乘坐日本“汤巴马卢号”轮船离开美国西雅图, 于8月2日抵达中国上海。
  那爱德在给他的二姐尤雯塔的信中写道:“上海是一个现代化大都市,有各个国家的人。它 位于长江大三角洲的内陆,各个国家的船只间或在这座东方的大港泊靠。这里很古老的时 候就有人居住了。在这里,古老的上海在文明之光照耀下,过去的一切仍然在继续着,就 好像在那些并不知道文明魔力的内陆城市一样。……这里异常炎热,也很潮湿。……这儿 有巨大的财富。这个城市代表了许多外国人的利益。这里的花园和公园以及很多建筑物,完 全不比美国的差。这座各国人和睦相处的城市有60万人口,而在这里的外国人就有8000 人。……这里居民区全都建在一起,没有木结构的房子,而是用砖石砌成的,居住的房子 都很大。法国人聚居区更大,但英国人占据绝对优势。英国人雇佣有印度警察。”
  那爱德原本打算在上海呆上几天,就乘船沿长江溯流而上到成都,但突如其来的洪水耽误 了那爱德的行期,他因此在上海多住了两个月。那爱德暂时在一家很大的图书兼文具店里 找了份工作,为经理编写图书目录,工资为每月100块大洋。那爱德在信中写道:“那位书 店和蔼的老人付给了我两个半月的工资。谈到我的生活费,我能从政府得到去成都的费用。” 按合同规定,那爱德先生的往返路费都由四川高等学堂分别支付中国龙圆500块。这期间, 他对中国的一切充满了好奇。他利用工作之暇,尽情游览了上海,拍了许多照片。
  1911年12月,四川时局再度陷入了混乱。那爱德感到处境严峻,便寻机收拾起自己的所有 东西,第二次来到了上海。那爱德这次在上海驻留了六个月,其间在一家专门为中国富人 服务的照相馆做摄影师。回到上海后,他在给姐姐信中说自己“又触及到了文明”。他沉迷 于上海的景色,满目的一切都是新鲜的、青翠的,周围到处是鲜花、花园、日落和日出,各 国的军舰在这个大港口暂时泊靠,古老文明用它土地上的坟冢牢牢抓住了千百万的人,比 这拥挤的城市里活着的人更多。他说:“一个人在这里可以生活得很奢侈。物价低廉,我正 在存钱,在上海百老汇大街9号的香港上海汇丰银行有一个账户。我很喜欢这里的生活。它 使人获得很客观的见解。帮助身边的人让我觉得很高兴。有一天我同统领中国北方军队的 将领共进晚餐。很多绅士来到我的影室拍肖像。这间影室被认为是城里最好的。”他在传教 士当中有许多朋友,甚至一度幻想过自己要娶一位叫乔吉娅·黛薇的美国护士。他在信中 说,“比起以往来,我更想有一个家,而且我也知道能稳定下来将会是更大的乐事。我甚至 不介意在这儿住上八至十年。”


那爱德与他的中国朋友(摄于1912年夏)


黄浦江上(摄于1910-1912年)


拥挤不堪的码头(摄于1910-1912年)


江西路街景(摄于1910-1912年)

上一篇
友情链接 来稿请寄:山东省济南市经九路胜利大街39号 山东画报出版社《老照片》编辑部 邮编:250001
电话:(0531)82098460(编辑部) 82098042(发行部)
电子邮箱:laozhaopian1996@163.com 邮购办法:请汇书款至上述地址,并注明所购书目。邮发代号:24-177
Copyright©2009 www.lzp1996.com 山东画报出版社《老照片》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山东数字出版传媒有限公司 鲁ICP备16000239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