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老照片网站!欢迎您:

当前位置:首页>全部资讯>图文选萃>故时风物>战争中的照相机>文章详情

战争中的照相机
1996-01-01 00:00:00 作者:郑雅宁 编译 热度:7000℃ 收藏

时至今日,世上存在的照相机何止千百种,但跟战争扯上关系的照相机却不多。从技术上讲,几乎所有的照相机都能拍摄战争画面,但这并不意味着战争能够造就或抛弃它们,如果单就这一点而言,下面这两款照相机的故事会令你回味无穷。

“空军财产”与机器人牌相机

第二次世界大战离开我们已经整整六十个年头了,在这次旷日持久的战争中,人类为了自相残杀,几乎调动了所有能动用的智慧和物质资源,研制了数不清的武器,其中照相机也未能幸免。
  镌刻在机器人(ROBOT)牌照相机上的“Luftwaffen Eigentum”(即“空军财产”)字样足以证明它的不凡身世,同时代的莱卡照相机上虽然也曾出现过类似的字样,但值得强调的是,莱卡相机除极个别品种外,军用和民用的款式在性能、外观和设计上并没有多大的区别,而机器人牌照相机的出笼绝对就是为了战争的需要,它的一切都是为了让军人使用方便。上面的F或其他字母代表了这个牌子相机所属的系列,它最初主要为空中侦察所用。还有一款为陆军设计的特点并不十分引人注目的机器人相机也被并入了F系列。除此之外,还有更为稀少的N系列也曾经存在过,据行家讲,它们只是在机身内部的某些部位上有所区别。
  作为军用品,除了通体的黑色,高高突出的弹簧旋钮既展示了其操作的便捷性,也是它的动力来源之一。为了便于摄影师的抓拍,狡猾的德国人想到了将玩具机器人上的发条用在照相机上可以代替马达,上紧之后可以连续拍摄六张左右的照片,从而省却了手动带来的不便。为了便于德国空军飞行员戴着厚手套拍照,它的主要旋钮都做得非常粗大而简洁,机身边角浑圆、通体厚实。至于机身背后上部镌刻的“ROBOT或“Luftwaffen Eigentum”字样,更加重了这部相机的军事色彩。现如今,这两行已经被岁月磨蚀得有些看不清的德文字母正是该机的一大卖点,让当今世界的照相机玩家趋之若骛。
  机器人相机的T系列(字在机身下部)及N系列(字在机身内)的安片框是经过精心设计的(孔径尺寸为24×24毫米),为的是能让操作者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换上新的胶卷。因为照相的人通常还要担负起操控机枪的任务,所以胶片一般都事先和框子连在一起,到时候往相机里一嵌即可,非常便捷。
  为了降低制造成本和适应空中拍摄的需要,相机只设计了三个快门挡位:1/500秒、1/250秒、1/100秒。对于相对要求不高的军事摄影来说,这已经够了。军事摄影不同于艺术摄影,首先是要保证拍得到,而不是拍得好。在这一点上,它倒很有些像新闻摄影。
  德文Luftwaffen Eigentum(空军财产),这一行字被冲压镌刻在机身的背面,但这只标明了相机的所属。“空军专用”这一名词从来没有出现在照相机上。因为事实上,德国陆军也有使用机器人牌照相机的例子,甚至早在一战时期,就已将类似的简易照相机配发给前线的侦察兵。可直到现在,相机收藏家们也没能找到一架镌有“陆军财产”字样的机器人相机。
  它的主要生产年代是在1939至1945年间,尽管事实上它的生产一直持续到1955年。此前由于军方对这种相机的需求量很大,且要求不一,因此除主要机型之外还存在很多分支,其中许多都鲜为人知。因为大部分机器人牌相机都在二战中灰飞烟灭。
  二战初期,德国空军虽然重创了英国舰队,但希特勒却总觉得爱说大话的戈林在欺骗他。事实上戈林本人也心存疑虑,因为他的部下拿不出令人信服的证据。面对尴尬,戈林颁布命令:战斗机组必须拿出证明他们战绩的照片,否则一概不予承认。从此,原本被德国空军用于军事侦察的机器人牌相机有了新的用途,每一架轰炸机上都有了它的身影。然而,人们不能不产生这样的疑问:德军如何能有近距离观察并拍摄被击落的目标的机会呢?相机的设计者似乎早就意识到了这个问题,为了避免因拍照而使飞机飞得离目标过近,这款相机大都配有一个中焦镜头做标头:即施奈德-克雷兹纳克75mm f/3.8;另一款被广泛采用的是卡尔·蔡司·比欧塔40mm f/2小广角。
  “空军财产”机器人牌相机被世界照相机爱好者争相追逐,主要基于以下几个原因:一是其大部分随战争被毁,再加上生产数量相对较少,全世界现在仅存不到2万台,其中完整带有“空军财产”字样的不足五分之一;二是军用相机既为相机收藏者所青睐,又为军事用品爱好者所追求;三是二战的背景也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这款相机的历史价值。
  此外,这款相机还有少许令人疑惑不解之处。
  它们中的一部分——包括那些在计数器前面带有F字样的机器——在机身背后是没有那条可以令其价值提升的字样的。如果你仔细观察会发现,它们有被铣床铣过的痕迹,这显然是为了有意掩盖相机上的某些不光彩的印记。而这个印记在以前正是它的价值所在。这会是谁干的呢?很可能是后来的德国政府为了洗刷纳粹的耻辱,把一部分生产于战争年代的机器人“修旧利废”的缘故。德国战败后,机器人牌相机在很短的时间内东西德都有生产,但由于可想而知的原因,谁都不会再让人看到“空军财产”这一字样。东西德同时生产一种牌号的相机,的确是一个极少听到的新闻,单凭这一点,相机收藏家们的兴趣就会被挑动起来,到底哪一种算是正宗,难免又起波澜。但带有“空军财产”字样的机器人相机的价值是没必要争论的。
  收藏者们知道,由于此款相机的收藏价值,因此不乏赝品。有人会在战后生产的“机器人II”型机身上做些手脚,他们将机身涂黑,铣去计数器前镌刻的字母B,以F取而代之,再将其做旧,然后小心翼翼地刻上钢字。
  为识别真伪,一把放大镜、一把尺子和良好的观察力,外加克劳德·贝隆所写的《机器人的历史》一书,基本上就能使你避免受骗上当。
  有些相机里面的框架上也同样带有“Luftwaffen Eigentum”的字样。如果你是一个十分谨慎小心的相机收藏者的话,那么请对这个微小细节也格外留意。


图① 憨头憨脑的机器人牌相机


图② 粗大的过片旋钮是机器人牌相机的主要特征,旋钮下方的字是它的血统证明。


图③ 这架机器人牌相机的暗盒还在。


图④ 所有的重要特征都在机器人相机的后面。

运动牌相机的身世之谜

除了德国为战争制造的专用相机以外,苏联跟战争有牵连的照相机莫过于运动牌。伦敦帝国战争博物馆里陈列的一台运动牌照相机,一直吸引着无数相机爱好者的目光。可以肯定地说,现在想找一台完整的运动牌相机,要比刚才提到的“机器人”难得多。因为这种相机在苏德战争爆发以后再也没有生产过。尽管并非所有的人都这样认为。
  现在我们看到的这款取名为“运动”的相机是苏联第一部采用35mm胶片的单反相机,也是世界上的第二部;虽然同今天的单反像机比起来它显得有些原始,但在当时已是一个了不起的成就。它比第一部产于德国的Kine Exacta35毫米单反相机的诞生晚了几个月。需要强调的一点是,尽管早在1914年德国的奥斯卡·巴纳克就已经设计制造出了世界上的第一台35毫米照相机并取名莱卡,但它不属于单反相机,也没有在市场上公开大量销售。真正作为产品在市场上进行销售的精密型单反相机是“艾克山泰”,运动牌相机紧随其后。长期以来,一些自尊心极强的苏联人不愿意承认运动牌相机诞生于艾克山泰之后。
  目前市面上没有任何一款相机与运动牌相机相似。一方面,苏联人有着高超的“模仿”技巧——所有在苏联以外生产的著名相机,在苏联都能找到与之相似的翻版;另一方面则证明了苏联的轻工业产品虽然不咋样,但军事工业发达。在苏联相机爱好者眼中,一些经苏联改进的照相机要比原装的好一些。但我们还是要强调运动牌相机是百分之百的苏联原产,只是它的独目镜设计延续了Kine Exacta的标准。
  运动牌相机由于其重要的历史背景及独到的设计,成为相机爱好者者们最希望拥有的一款。但是,这款相机的设计者A·O·赫尔加尔的名字却鲜为人知,甚至连一张照片也没有留下。
  关于运动牌相机的问世时间,以前研究者们只能将其大致锁定在1934至1937年间。然而,根据苏联时期的内部文件:1936年GOMZ制造公司已经完成了运动牌相机的样机,即将“以最快的速度”开始成批生产;1937年11月,首批运动牌相机出现在商店货架上,以纪念十月革命二十周年。
  此外,《摄影与电影技术百科全书》又提出了一个耐人寻味的年代范围,说该相机的生产时间是在1936至1940年间。怪不得西方的相机收藏家从德国得到的消息是:运动牌相机的主要部件是在德国制造,然后运到列宁格勒组装,后因苏德战争爆发而停产,成为稀世珍品。伦敦帝国战争博物馆对这台相机也作了如此说明。至于英国人是否在用另一种方式告诉后来人,德国同苏联曾经好得“同穿一条裤子”,就不得而知了。不过苏联的相机收藏家对此一向嗤之以鼻,在他们眼里,运动牌相机是百分之百的苏联货,反正你拿不出直接证据表明它是由“德国法西斯”制造的。
此相机的高明之处,是通过一个磨砂玻璃取景屏来确定焦距,影像通过镜子反射到取景框,所构成的影像通过放大镜可以看得很清楚。此外,该相机还带有一个牛顿(Newton)取景器。
  相机的快门分为1/25,1/50,1/100,1/200及1/500五挡,同时还设有一个B门。快门的控制系统设计得十分巧妙,即使在很低的温度下也能正常工作。这一点对于军用相机来说十分重要。它的快门声音十分清脆,像“击碎镜子那般”。
  根据Jean Loup Princelle所写的有关俄罗斯和苏联相机的书透露:红色政权统治下的苏联共有两家工厂生产过运动牌相机:一家是GOZ,位于今天的圣彼得堡也就是昔日的列宁格勒;另一家是GOMZ(后来改名QGPU)。但从1940年开始,GOMZ(后来改名QGPU)开始转轨从事军事工业,生产以望远镜和军械上的瞄准设备为主。战争爆发是导致运动牌相机全面停产的主要原因。在列宁格勒长达九百天的被围困中,有120万人死亡。人们为了生存,一台照相机的价值抵不上一块黑面包或半根香肠,运动牌相机木质及纸质的外包装被人们用来取暖,而缺乏了外包装的运动牌相机很容易在苏联特有的严寒条件下遭到损坏,这也是许多运动牌相机没有能够保存到今天的原因之一。
卫国战争中,苏联红军的战地记者大多使用运动牌相机。
  二战胜利后,苏联红军的战利品中有几家德国的相机和光学工厂,其中包括艾克山泰相机工厂和卡尔·蔡司光学企业。此后,苏联相机工业开始进入起飞阶段,惟妙惟肖的仿制品大量出笼。在这种情况下,运动牌相机的价值只能另当别论。即便如此,当1945年4月底苏联红军攻克柏林的时候,脖子上挎着运动牌相机的苏军战地记者,还是在德国国会大厦的台阶上留下了他们骄傲的身影。


图⑤ 运动牌相机是在红色政权的背景下产生的。


图⑥ 可更换镜头的运动牌相机


图⑦ 运动牌相机的几个主要部分。


图⑧ 一架被苏军战地记者使用过的运动牌相机。


图⑨ 与运动牌相机同时代的德国埃克山泰牌相机,它是世界上第一款投放市场的35毫米照相机。

上一篇
下一篇
友情链接 来稿请寄:山东省济南市经九路胜利大街39号 山东画报出版社《老照片》编辑部 邮编:250001
电话:(0531)82098460(编辑部) 82098042(发行部)
电子邮箱:laozhaopian1996@163.com 邮购办法:请汇书款至上述地址,并注明所购书目。邮发代号:24-177
Copyright©2009 www.lzp1996.com 山东画报出版社《老照片》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山东数字出版传媒有限公司 鲁ICP备16000239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