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老照片网站!欢迎您:

当前位置:首页>全部资讯>图文选萃>故时风物>奉天医科大学的国际范…>文章详情

奉天医科大学的国际范儿
2017-01-20 15:59:35 作者:李宾 热度:5860℃ 收藏

在我的众多藏品中,有一本奉天医科大学影集,里面有该校办学情况的完整影像记录。在此我把照片公示于众,和大家一起分享这部拍摄于1934年的影集。

说到奉天医科大学,还得从1882年说起,那一年,二十六岁的苏格兰医生暨传教士司督阁,来到辽宁的牛庄,从事施医布道的工作;第二年他来到旧时称之为盛京的沈阳,在那里建起了东北第一家西医院——盛京施医院。

1907年,东三省总督徐世昌,多次与司督阁商谈,决定在盛京施医院东侧拨地一块,每年拨银3000两,筹建奉天医科大学。1909年,司督阁又从英国募集5000英镑,补充建校资金。1912年,在原盛京施医院的东南角,建了一座欧式教学楼。据资料记载,当时的教学大楼,一走进去看见的是高悬的四个金色凸雕“乃役于人”的校训。楼里设有物理实验室、标本室、解剖室、陈列室、细菌室等,在楼下还有一座较大的地下室。其各种仪器设备齐全,奉天医科大学由此建成,这是东北第一所医科大学。初期,校园内有礼堂、活动室、图书馆、教授宿舍等多座欧式楼房以及宽大的操场。至1917年,奉中国教育部令,单科学校不能称为大学,遂改名为奉天医科专门学校。然在实质上所有一切设备、教学课程和学习质量,较之以前的大学时期不但没有减退,而更日求进步,务期与国内外各大学医科相媲美。

现从影集中采撷一些照片,看看该校1934年时的办学情况吧。图1,学生在解剖室做解剖实验。图2,学生在生物实验室做实验,如仔细观察,可发现黑板上漂亮的英文书写。图3,排列整齐的细菌实验室,墙上的说明也是中英文双语。由此可见,就是现在的很多国内一流高校也做不到的双语教学,在当时的奉天医科大学已是很普遍的事了。

作为最早的医科大学,奉天医科大学的教育水平从建校之初就完全与英国看齐,实行英中双语教学。有关资料显示,这里的学生必须达到可以用英文开处方才能毕业。奉天医科大学学制为6年,先在中国学4年,然后到英国爱丁堡大学等国外大学学2年,只有医学科目和英文都合格,才能获得英国爱丁堡医科大学颁发的文凭,允许毕业。当时聘请外教对该校来说是很平常的事情,图4是欢送外教回国的留影。图5是欢送同学赴国外学习时的留影,说明那时的学生出国学习也是非常普遍的。可见当时学校的国际交往是非常频繁的。

老照片官网内容图片展示

图1 学生在解剖室做解剖实验。

老照片官网内容图片展示

图2 学生在生物实验室做实验。

老照片官网内容图片展示

图3 细菌实验室

老照片官网内容图片展示

图4 欢送外教回国。

老照片官网内容图片展示

图5 欢送同学赴英学习。

这所大学的学生与当时城中其他大学不同的是,他们有更多的机会到盛京施医院进行临床实践。盛京施男医院、盛京施女医院和盛京施产科院都是学生的实习处。当时学生上临床课的时间都是尽量避开医疗高峰期,安排在下午。为的是医院的教授、讲师,一方面完成医院的医疗工作,同时又在不影响医疗工作的情况下,为学生上课。这样,学生一进入学校和医院,就沉浸在一切为了病人的氛围中,从而养成了“乃役于人”的医德医风。我们现在常说的走校企联合之路,建立校外实习基地等理念,在那时就很好地实行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是完美结合在一起的,其实践教学模式即使是在今天仍有现实意义。图6,为肺科养病室。第一期毕业生刘同伦1927年留学归来,建立了东北最早的肺科病房,使用国外的先进技术治疗当时的“痨病”,挽救了无数的生命,他也是我国结核病学奠基人之一。图7,是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于男医院外科实习。图8,是盛京施产科院给新生儿称体重。1916年建成的产科院,当年共收产妇240例,难产481例,以后的几年中每年平均收产妇百余例,大大缓解了当时新生儿20%死于破伤风的厄运以及因难产而导致母婴双亡的凄惨境况。

对于医科大学来说,最令人头痛的是学生无法做人体解剖实习。该校在建校之初只能用动物和模型进行教学,因为当时中国人把人体看得十分神圣,无法取得。后来在张作霖的帮助下,将一些刑后犯人的尸体提供给学校,这个问题才得以解决。图9,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做人体解剖。

老照片官网内容图片展示

图6 肺科养病室

老照片官网内容图片展示

图7 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于男医院外科实习。

老照片官网内容图片展示

图8 盛京施产科院给新生儿称体重。

老照片官网内容图片展示

图9 做人体解剖实习。

老照片官网内容图片展示

图10 男科病室走廊

老照片官网内容图片展示

图11 X透光机

校长司督阁在学校成立之初便确定了三条基本原则:一是专业水平必须达到高水准;二是必须有中国人的参与和合作;三是学校的气氛和环境必须使学员自然地成为基督徒,并以基督精神从事他们的医疗工作。制定校训“乃役于人”,即在倡导医生要做群众的仆人,培养学生有志向、有追求、有奉献精神,这与我们今天倡导的救死扶伤的人道主义有相同的价值观。当时新生进校的第一堂课,就是听司督阁讲解校训的深刻内涵和普遍意义,要求学生将其作为自己行为的指针。

有趣的是,1914年张作霖还出钱为学校购买了一台X光透视机,这在当时是刚刚发明的先进医疗诊断设备,也是司督阁遵行必须有中国人参与和合作所取得的结果。图11就是张作霖捐给学校的那台X透光机,那时的X透光机还是卧式的,可拍片也可透视,能在两种工作模式下进行转换。听父亲说,当时拍个肺部X光片要5个大洋,而当时一个保姆一年的收入是12个大洋,可见此机器的昂贵程度。

上一篇
友情链接 来稿请寄:山东省济南市经九路胜利大街39号 山东画报出版社《老照片》编辑部 邮编:250001
电话:(0531)82098460(编辑部) 82098042(发行部)
电子邮箱:laozhaopian1996@163.com 邮购办法:请汇书款至上述地址,并注明所购书目。邮发代号:24-177
Copyright©2009 www.lzp1996.com 山东画报出版社《老照片》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山东数字出版传媒有限公司 鲁ICP备16000239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