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老照片网站!欢迎您:

当前位置:首页>全部资讯>图文选萃>故时风物>依依古风姑苏城>文章详情

依依古风姑苏城
2017-05-15 16:28:29 作者:谭金土 热度:4659℃ 收藏

秦风先生传来一批苏州老照片,据秦风先生讲,这些老照片是他从国外淘来的。这些照片让我们领略了姑苏名城的习习古风,特别是其中的几张着色照片让人看得入迷,让我神往。

1840年上海开埠之后,原属江苏省(衙门设在苏州)管辖的上海县,渐渐坐大,苏州竟成了上海的后花园,一拨一拨的外国人拎着照相机来到苏州,把花园般美丽的古城摄入镜底,又用五颜六色的色彩恢复它的神韵,在一百多年后让我们再度领略古城的美艳。

不管是坐火车、乘轮船还是步行从上海来到苏州,最先映入眼帘的便是北寺塔了,它高76米,是千百年来苏州城里的第一高度(图1,见本辑封三)。

北寺塔最初为三国东吴赤乌年间孙权为报母恩寺所建,因此又称报恩寺塔,它八面九级,现存宝塔是宋时塔基清代重修的。登上北寺塔,苏州老城便一览无遗了,那三横四竖的河道依然,那麟栉次比的粉墙黛瓦,一座浑然水墨画的大城就有了诗的感觉,有了向那深宅大院一探究竟的欲望,苏州一座座巧夺天工的私家园林和名胜古迹就深藏这座大城之中(图2)。

那个年代,到苏州的客人必定要去观前街逛逛,观前街因位于苏州城中心的玄妙观的前面而得名,它东西走向,长不过八百多米,1930年前宽不过三米多点,但因处闹市,商铺林立,在那里可以买到苏州糕点糖果、苏绣丝绸、品赏苏式佳肴,读书人则会淘点法帖古籍甚至还可捡漏买上一两张宋元名画,这种苏州淘书买画的记载常在旧时文人的日记中有所记录。

老照片官网内容图片展示

图2 民国时期,在北寺塔上向西北看苏州古城,近处有大宅深院,远处见横山如黛。

老照片官网内容图片展示

图3 20世纪30年代的观前大街

随着人流的急增,狭窄的观前街显得过分的拥挤。1928年,苏州的士绅们便策划拓宽观前街,历经三年的努力,观前街的拓宽工程终于在1930年完工,街道拓宽到十多米宽,路面铺筑了水泥弹石,两旁的商铺借鉴了上海的洋式建筑,有了新的气象(图3)。

除了观前街,那些陋巷中的买卖则是另一番景象(图4),冬日里的市民们穿着臃肿的衣服,男人戴着六合瓜皮帽,甚至还有遗老拖着长辫子,女人们头上扎着古怪的头巾,发髻上插着簪子,时值冬日,全无了水巷买菱藕的诗意。

离观前街东南方不远处便是定慧寺巷了,双塔就坐落在定慧寺巷内。苏州双塔样式外貌几乎完全一致,均为7层砖塔,东塔高33.3米,西塔高33.7米(图5)。建于北宋太平兴国年间,两塔间相距仅20来米。像这样紧紧靠在一起而又高耸的双塔在全国是唯一的,因为在这么近修建两座高塔对地基的要求是相当高的。风雨千年,双塔依旧挺立,这引起了中外建筑学家的高度关注,尤其是塔冠上高10米的塔刹,据了解,这两个塔刹都是用生铁铸成,每个足有5吨重,当时的人是如何把这巨物“搬”上去的呢?人们对此众说纷纭,有的猜测是先用土将塔围起,然后沿着土坡将沉重的塔刹“牵”上去的,也有人推测是架起石梯后再吊上塔顶的,还有人提出种种理由质疑这种种方法,说双塔塔刹搬上塔顶至今还是个谜。其实这只是一些人为了引起人们的好奇而故弄玄虚,古人起吊的比双塔塔重且高的塔刹比比皆是,可别小看了古人的起吊能力。

在这一张双塔照片上我们看到的不只是双塔,还有双塔边的清代苏州贡院遗址。所谓贡院,即是旧时的考试的试院,苏州贡院原在昆山,咸丰十年(1860)毁于太平天国战火,同治三年(1863)李鸿章奏请在苏州定慧寺巷双塔罗汉院边设立贡院。苏州贡院的考试为童试,考试合格后取得生员(秀才)资格。据方志记载,苏州贡院大门为将军门式,有抱鼓石和木栅栏,门前石狮对踞,进入头门,直到大堂,两边都是考试的号舍。所谓号舍,就是科举时代考生答题的地方,每间号舍深四尺、宽三尺,成排建造,苏州贡院的号舍有二千多间。我们细看这张照片,左下方依然存有木栅栏门,门楼上方有一块写着“为国聚贤”的匾额,通过科举,是封建时代“为国聚贤”的途径,也是读书人的仕途道路。照片的中下部,那两尊石狮子也对踞大门前的空场上。如今,这对石狮子已移至双塔院的大门前。清朝末年废除了科举,但苏州这个出产状元的地方,长期以来培养的读书种子却是绵延不绝的。

老照片官网内容图片展示

 图4 民国初年,苏州街巷中的卖买场景。

老照片官网内容图片展示

图6 民国时期,冬日里的西园寺大雄宝殿。

老照片官网内容图片展示

图8 民国时期,开元寺无梁殿。

苏州保存完好的西园寺现在依然香火不绝(图6,图7),而那座只存无梁殿的开元寺已被周围的民居围在了中间(图8)。

民国年间,苏州城里有大大小小私家宅园百余所,这里的两张民国年间的照片分别摄于冬日里的沧浪亭复廊和狮子林假山(图9,图10)。

苏州的名胜古迹当数苏州城外西北面的虎丘了。我们还是循着老照片拍摄的时空来回望虎丘吧。这是苏州铁岭关外的那座著名的枫桥,唐代诗人张继夜宿寒山寺边的小船上,写下的《枫桥夜泊》就在这座桥边,而这张着色照片则是用绝佳的视角,用枫桥的桥拱作了远处虎丘塔影的镜框,近处的枫桥引起人们诗意的想象,远处的虎丘吸引游客前去游览(图11,见中插页)。

自从唐代白居易做苏州太守时开挖山塘河以后,去虎丘便有了乘着画舫去虎丘的通道,河道两岸渐渐兴起的街市也成了去虎丘的坦途。图12是一张坐在去虎丘的画舫中在虎丘东溪拍摄的虎丘美景,抬眼西北望,一座千年的古塔耸立在绿树掩映的山颠,被太平军兵烧过的虎丘山又有了生气,火焚的灰烬让绿树绿草长得更茂盛了。历来是天下名山僧占多,寺庵毁了又重建,烧毁的寺庵建筑又恢复它的旧观。随着历史的推移,这些建筑再次成为虎丘山脚下的瓦砾,已很难具体考证它的来历了。

老照片官网内容图片展示

图11 民国时期,苏州寒山寺不远的枫桥,透过桥洞可见远处的虎丘塔。

老照片官网内容图片展示

图16 民国时期,苏州城内外的河道。

清末民国,山塘河边的头山门有个码头,进入头山门是一片荒丘,一条和尚和香客踏出的小道引导游客进入二山门断梁殿(图13,见中插页),1956年二山门前挖了一条河,成为虎丘的前溪,这样虎丘景区便被前后溪、东西溪围成了一圈。这张二山门着色

友情链接 来稿请寄:山东省济南市经九路胜利大街39号 山东画报出版社《老照片》编辑部 邮编:250001
电话:(0531)82098460(编辑部) 82098042(发行部)
电子邮箱:laozhaopian1996@163.com 邮购办法:请汇书款至上述地址,并注明所购书目。邮发代号:24-177
Copyright©2009 www.lzp1996.com 山东画报出版社《老照片》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山东数字出版传媒有限公司 鲁ICP备16000239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