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前,在深圳新开业的越读学园里,见到一陈列《老照片》的专柜,已出版的各种版本应有尽有,蔚然可观。在书柜侧立面的镶板上,还写有一句醒目的提示语:“越读越接近——真相!”默诵之余,心头不觉为之一动。
这句话,既是对《老照片》的殷殷期许,同时又朴素地道出了如何走进历史的真谛,值得用心去体味。
但凡历史,无论回忆也好,研究也罢,皆为事后所构建。而构建者囿于观点、立场、志趣以及观察角度、所据史料的不同,往往带有主观性,甚或流于片面,也在所难免。大到重要历史事件,小到一些共同的亲历,概莫能外。于是,便有人借用胡适曾经的论述,调侃说“历史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
对于历史建构的主观性,英国历史学家卡尔在《历史是什么?》一书中也有过系统的阐释,他甚至认为,从史料的收集与选择开始,研究者的主观取向即已深深地介入了,而且如影随形,相伴始终。卡尔曾用一句话概括历史到底是什么,他说道:历史是当下与过去永无休止的对话。这一说法,与意大利史学家克罗齐“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的名言,可谓异曲同工。
其实,历史既不担心自己被“任人打扮”,也不惧怕一代代当下的人别出心裁地与过去的“对话”。相反地,这些“打扮”与“对话”,只会让它更加丰富、更加多彩。对于历史构建而言,真正可怕的是只任由一家“打扮”和只任由一家“对话”。实践证明,何时丢失了毛泽东曾力倡的“百家争鸣”,何时历史便难逃面目全非的遭遇。
而面对众说纷纭、多元繁复的历史叙事与研究,读者只有博览众家,在不断的阅读鉴别中,才有可能逐渐接近历史的真相。
我们深知,“越读越接近——真相”,作为一种期许,虽然是写在一家新开书店的《老照片》专柜上,但反映的却是千千万万读者的心愿。《老照片》惟有初衷不改,精益求精,方才对得住这份由衷的期许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