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老照片网站!欢迎您:

当前位置:首页>全部资讯>编读感言>看点>文章详情

看点
2023-11-24 15:57:13 作者:冯克力 热度:612℃ 收藏

每辑《老照片》里,都有一些可说道的看点。本辑亦然。

《1954年:街拍北京》呈现的,是应邀来华参加新中国成立五周年庆祝活动的国际友人的摄影作品,拍摄者为民主德国(亦称东德)代表团中一位未留下姓名的成员。其间,他背着一架照相机游走于北京的大街小巷,随机定格了首都民众的日常生活。即使是首善之区,民众的穿着也都很简朴,马车驴车会不时闯入他的镜头,恍然模糊了城乡的界线。结束了多年的战乱,新中国百废始兴,人民安居乐业,正处在“其兴也勃”的节点上。这些照片,恰是那个“节点”的某种写照,重温之下,惹人遐想。

冬冬的父亲李俊民,走马上任上海新文艺出版社社长,差不多也是在这个时候(见冬冬《上海新文艺出版社轶事》)。新文艺出版社诞生于1952年6月,由多家民营出版机构合并而成,是当时全国最早的一家公私合营出版社,而且比大规模公私合营还早了整整四年,颇得风气之先。其中一幅拍摄于1954年6月的全社职员大合影,齐齐整整,人才济济,自成一道风景。李俊民正待大展宏图,“反胡风运动”降临了,出版社骤间成了“重灾区”,被震荡得七零八落。李俊民与新文艺出版社,竟是这般手足无措地跨入了新社会的门槛,实在让人唏嘘不已!

在《记忆中的广西路3号》里,张晓明回忆了自己当年入学的一件事:1961年七岁的他该上小学了,保姆拿着户口本带他到学校报名时方知,按规定学校只招收1954年8月21日以前出生的孩子,他因晚出生了两天,被拒之门外。校方并没有因为他父亲担任青岛市委第一书记对其网开一面,而他的父母任其“躺在地上发脾气”,也没有凭借手中的权力为他的入学去做任何努力。从这件事里,我们多少看到了彼时规则对权力尚存的约束,以及权力在规则面前可称道的自敛。只是在今人眼里,这件事却有点像是天方夜谭。

所谓“看点”,从来都是见仁见智的。读者完全有理由别出心裁,观其所观,从同一辑《老照片》里“看”到不一样的“点”。

这也正是我们所期望的。

 

(第145辑书末感言)

上一篇
友情链接 来稿请寄:山东省济南市经九路胜利大街39号 山东画报出版社《老照片》编辑部 邮编:250001
电话:(0531)82098460(编辑部) 82098042(发行部)
电子邮箱:laozhaopian1996@163.com 邮购办法:请汇书款至上述地址,并注明所购书目。邮发代号:24-177
Copyright©2009 www.lzp1996.com 山东画报出版社《老照片》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山东数字出版传媒有限公司 鲁ICP备16000239号-4